作者: 陈光
青白江区福洪中学
电话:028-83648385
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如何让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并且论证了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研究性学习
1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信息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以强大的趋势渗透到处于知识经济这个漩涡中心的教育领域中。一方面,信息革命引发了社会对人才资源的渴求和重新认识,迫使人们重新探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也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
2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探究内容问题化。根据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
3、探究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探究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3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
关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无疑,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
2、网络平台是合作研究与项目管理的重要工具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无论是何种类型,我们都需要了解进展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在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异步讨论;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
4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思考
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了变化,参与者主体没有变,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以统一的视角考虑各个阶段学习辅导策略。任何一个课程活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师生双方都是课程活动的主体。学生正处在认知心理、情感心理的发展阶段,适当的辅导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习方式的转换,更好地主动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责任将更重大,教师不仅面对知识,更重要的是面对人。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的内容是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学习辅导策略的建构必须依据问题的特质、情境的特点、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5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按照学科分教研组,这种方式在实施分科课程体系时较有效,但对强化学科联系不利。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5.1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5.2发展创新精神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首先,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其资源极其丰富,在互联网上可以是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方方面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之后,敢于大胆提出自己观点的创新精神。
其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通过网络进行一些虚拟的科学实验,辅助学生进行探索与思考,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
最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网络平台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相关专业人事进行交流,互相从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辩论与探讨,可以使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探索事物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
5.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研究性学习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网络正好是一个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网络拥有的海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得教师活动于虚实融合的情境中,教师既可在现实世界、也可在虚拟世界里与学生互动。通过网络学生甚至能够与一些有名的专家学者讨论学术前沿的问题。
6 结论
网络技术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这类技术为学习者主体地位的落实、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与行为方式的基础;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较好地解决了研究性学习材料缺乏问题;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和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学习者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从而有效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网络的交互性为研究性学习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环境,并使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话语权得到尊重,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何克抗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 网站: http://www.etc.edu.cn/
黄章蓉 关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网站: http://www.scrtvu.net/
赵建华 李克东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网站: http://www.etc.edu.cn/
上一篇文章: 浅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文章:浅论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
- 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 [2007-1-10]
-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2008-1-9]
-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8-4-24]
-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06-8-22]
- 浅析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007-12-15]
- 试论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 [2007-2-23]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素质教育 [2007-9-28]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汇编 [2006-6-17]
- 试论强制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07-4-4]
- 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条件 [200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