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 正文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探讨

2007-12-9 发布人:lwcool 作者:不详 人气: [打印] [评论]

摘要:开展创新教育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从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看教师是否教得轻松,投入,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

主题词: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评价
目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创新教育研究,如何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发挥教育评价的目标导向功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作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当前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强调教育部门的一元评价,忽视了课堂主体的师生多元化参与.
2.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诊断性评价.
3.强调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指标,忽视了教学主体的发展性指标.
4.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定性分析,忽视了真正能体现创新精神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定量分析的指标内容.
二,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设想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是对创新教育目标,任务完成的程度,水平,状况等作出的价值判断,是对课堂创新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要以形成最佳教学过程和有利于学生最佳发展为目的,考虑其是否有助于完成创新教育目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与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评价就是缺乏考虑创新精神是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基础上,因而整个评价体系只有目的性,整体性,定型的内容与体系,缺乏真正能体现创新精神的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发展性的,定量分析的内容和指标.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是按照人本主义思想,即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看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否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看教师是否教得轻松,投入,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看课堂教学是否"高质量,轻负担".(详见"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表1和表2及说明)
(一)主体论,价值论,方法论
1,评价模式:这是对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的具体要求,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在学习书本结论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求证结论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主体(是什么 ) 价值(为什么 ) 方法(怎么做 )"来规范教师教学过程的阶段模式.
2,具体操作:呈现例证 (不告诉本质特征) ,引起兴趣 学生感知,充分假设,检验 得出结论,巩固运用,引申方法.
3,理论依据:这是对维尔曼的"认知 理解 实行"的教学模式与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教授的"发现学习法"的综合运用,体现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旨在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使学生有一个内在经验积累的发现,激发,总结的过程,从而接受新知识;同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发生变化,科学精神也得到培养;学会发现,激发潜能(创新素质的培养要求);通过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使自己掌握了知识,获得了经验,提高了能力,转化为智慧.
特别是对"为什么 "环节,除了老师们在课堂上要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按照"最近发展期"和"最佳发展区"的原则,多向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外,还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在牢固扎实掌握知识之后,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为什么"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认知等方面的),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促使课堂中多向信息交流和及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的要求和保证.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就可直接展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直接感知,并通过讨论如下问题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有多少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相对的面大小有什么特点
(2)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特点
(3)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有多少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这样引导提问学生,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方法,很快就感知,了解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有关知识之后教师应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向学生提出:"让你自己学习正方体,你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学习 "以此,启发学生模仿运用,提出类似问题来自学正方体部分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以上的过程,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者的统一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三者未必有很清晰的界限,很可能是互有包含的互动过程.

对"为什么"的巩固运用,引申办法环节可通过讨论以下问题来完成:
①"为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的理由是什么 "(可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过程).
②"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求异思维).
③"你有更快捷的方法吗"(联想,发散,创造).
④"你自己认为哪点正确,哪点有问题 "(自我调节,自我纠正).
⑤"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相同之处 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比与联系).
⑥"如果要这样的话,要怎样改动 "(假设想象).
⑦"你能总结这类题的做法吗 "(抽象概括).
假如我们平时能这样做,学生自然潜移默化地学会自主学习.自然会把学习内容引向深入,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个过程,正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交流,交往能力,锻炼学生做学问的能力过程.
诚如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落到实处了.

(二)共识,共振,共鸣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要达成共识,发生共振,产生共鸣.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
① 学生是否学到知识;
② 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③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否不断制造高潮;
④ 教师是否能全身心投入(语言上,体态上);
⑤ 能否让学生对你这节课感兴趣,很快进入角色;
⑥ 教师的一切设计能否切合学生生活实际;
⑦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是否产生"思维碰撞";
⑧ 能否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具体通过学生方面的"读,思,议,练,讲,问"来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共识,共振,共鸣"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从认知,策略,行为控制,情感,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做出评估,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是否全面体现培养目标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对认知领域的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过程和情感领域的接收,反应,价值评价,组织,性格化的锤炼与升华."共识,共振,共鸣"是由"知识 过程 情感"组成的三个境界,是过程与结论的统一,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是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与形成性的体现,课堂教学只有达到"三共",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教学才会有真正的生命.


<1> <2>

上一篇文章: 略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下一篇文章:浅析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