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

2007-11-5 发布人:lwcool 作者: 魏玲 人气:
[打印] [评论]

  
课,讲完了。我如释重负,因为我是带着罗小全体老师的期冀走上这节课的讲台的。怎能忘,校长主任的辛勤付出?怎能忘,老师们的切切真情?课下,校长主任为我层层把关,分析教材,老师们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都为这节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我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而感到荣幸。虽然,没能获得理想地成绩,但是,我能勇敢地站在这讲台,我能毫不紧张的讲完这堂课,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激励。
 
《塞下曲》,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林暗草惊风",这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次句继续写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将军的高大形象,重点在于“没”字,也是本诗的文眼。
古诗的语言、古诗的写作背景、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毕竟离学生很远,所以学生理解、感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课前布置同学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随着课上的交流,同学们大致了解了古诗的写作背景,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这节课在这一环节也浪费了很多时间,原因在于有的资料对这节课而言是无效的,同时,也让学生对课前收集资料产生了误区,教师应一步一步的引导,何为有效地学习资料。本节课的有效资料就是李广的资料。因此,日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学习资料的能力。
理解、感悟古诗,还应重在“咬文嚼字”,通过重点词句来品悟。这节课,为了达到读中悟的目的,我设计了每句诗的几个层次的读:一读,想画面、说画面、读画面,二读,抓重点、悟形象、读诗情,三读,说理解,体心情、读心情,四读,读理解、读感悟、读整体。在分句读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对全诗的整体读,分为三个层次:一读,读对全诗的整体品悟;二读,读出自己的喜欢;三读,读出自己的崇拜。读的形式有指名读、竞赛读、齐读、点将读等。
设计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在于教师把握课堂的能力比较低,没有较高的教学机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找准了今后努力地方向:预设一定要充分,课前,一定要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好对策,如何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引导。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评价还需具有导向性。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所欢迎的,教师还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课上时时妙语连珠,给他们强大的视听感受,让他们随时有所期待。这就是教师的魅力!


<1>

上一篇文章: 《爱迪生救妈妈》教后反思
下一篇文章:《望天门山》案例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