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爱迪生救妈妈》后,我有这样一些零碎的教后感:
1、将重难点词语的理解和文本品读结合起来,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课有“恍然大悟”一词,属于本文的重难点词语。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他们自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答,有生提出“恍然大悟”这个词,我当时也请了一些同学尝试回答,但发现他们答非所问,于是我放弃了对这个词语的解释,因为这样只能是灌输式了。于是,我提出把这个词语放到后面去理解。在重点教学第四自然段后,我在让学生充分感知“爸爸”对爱迪生的误会和爱迪生想法之妙后,顺势对话,“爱迪生想出办法,使得病床一下子亮堂起来,这时,爸爸——”生接“恍然大悟”,师:“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
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就能形象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本文涉及到“镜子聚光”的科学常识,这也是理解难点,我并没有通过实物演示来向学生解释其中道理,只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绘画讲解,解释镜子的聚光作用,我觉得,在语文课上,还是让学生重点感悟爱迪生想法之妙,能进一步理解爱迪生爱动脑筋的品质。但从学生课后作业来看,学生对爱迪生具体想了什么办法还是说不清楚,有些还说什么“镜子里发出光来”,真让人啼笑皆非。那么,在语文课堂上,确实要通过实验的方法来向学生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吗?
3、理解感悟爱迪生爱动脑筋是本文的重点,但亲情也渗透在语言文字中的,我尝试过让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感悟这一点,我说:“爸爸立刻骑马去请医生,爱迪生又一溜烟似的跑去想办法,从中能看出什么呢?”学生的回答是“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我也就放弃了深
究的想法,不去自己的感悟了,这样的处理是否妥帖呢?
上一篇文章: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下一篇文章:教后反思: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 [2007-11-18]
-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2006-9-17]
-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2007-11-9]
-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2007-8-16]
- 《开国大典》教学反思 [2006-9-17]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2006-9-17]
- 《秋天的雨》课后反思 [2007-8-24]
-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反思 [2006-9-17]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3教学反思 [2008-12-11 0:13:16]
-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200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