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2007-2-9 发布人:lwcool 作者:高万萍 人气:
[打印] [评论]

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小学 高万萍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述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一)信息技术为什么要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四方面述其原因.①教学手段与教学思想的错位;②音像内容同语言内容的错位;③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错位;④审美价值取向的错位.(二)信息技术如何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从四方面进行述.①目的的整合;②主体的整合;③内容的整合;④过程的整合.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整合;错位;语文教学.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它能够高密度,大容量地对学生进行信息传输,它能够通过直观,生动,新颖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也将成为语文教学和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于是,如何遵循语文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真正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现代化服务,便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从我接触的一些课件和课堂操作看,使用效果理想的并不很多,许多课件存在明显的不足甚至在许多方面有程度不同的错位现象.
一是教学手段同教学思想的错位.
现代化教学手段同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同步协调发展,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然而,有些教师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混为一谈,认为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思想现代化也就必在其中了,出现了用落后的教育思想指导现代化手段使用的异常现象,有些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为题海服务,为应试服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简单转换,将大量的提问,板书,练习和试卷转化成图片,文本,还自得其乐地说:"这样不但课堂容量大,而且避免了学生写错别字".我听过这样一节课《故乡》,这位老师作了诸多的文本,从一开始的情节结构到人物形象分析,再到小说的主题,最后是结尾三段的含义,可谓非常详尽,三节课的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但这些知识不是学生自己感悟到的,课下很难消化吸收,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做法,现代化程度越高,其危害越大,因为这些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并不是着眼于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来带动教学思维和整个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整体素质,而是着眼于利用现代化手段更有效的施行应试教育.
二是音像内容同语言内容的错位.
声音和图像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他们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的优势所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语文教学服务,主要途径就是语言和音像之间的转换.通过必然而有效的转换,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提高语言的素养,帮助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操作.然而这种转换必须是等质的,否则其结果便会同目的背离.这就要求我们制作课件时,对转换的课件内容和音像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在语言内容和音像内容之间找到最佳的转换对象,我看到一个《荷塘月色》的课件,画面形似而神不似,并没有把读者带到那种"淡淡的哀愁",中,反而给人一种愉悦,兴奋的感觉.这种音像内容与语言内容的错位,很容易破坏应有的教学情境和质量,对学生感受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也会起干扰作用.
三是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错位
很显然,在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之间,前者是目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前者是主,后者是次.其实"辅助手段"这个名词已经说明了问题.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操作中必须始终坚持和体现这一思想.可是不少课件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够恰当.有的手段与目的没有服务关系,互相脱节;有的为手段而手段,音像的使用没有必然性,更没有带来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的喧宾夺主,手段成了主体.我们见到不少课件音像听读时间大大超过了语言操作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对语文课的性质和特征缺少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语文课永远是语言实践课,无使用什么手段也不能改变这个性质,它的特征是一切训练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同时以语言为中介,而其他中介都必须为之服务,而不能相反.有一个《天山景物记得》的课件,基本内容都是天山景物的画面.通过画面阅读固然能够使学生了解天山的景美物丰,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但这已不是阅读教学《天山景物记》这篇散文的效果,更不是语言训练的结果,因为教学的主要过程已经不再是语言的操作,而是画面的阅读.还有我的同事作的一个《小石潭记》的课件,内容都是小石潭的画面,造成画面代替内容的现象,学生确实感到新鲜有趣,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得到语文方面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语文课,而成了音像欣赏课.德国教育家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德国儿童越来越多.他们认为这与儿童音像接触越来越多,语言实践越来越少不无关系.一位德国教育家说"尽管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看到玫瑰,但却闻不到香味,也不能用手去摸.这样以来,刺激儿童感官,运动机能和语言发育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这告诉我们,用过多的音像阅读代替语言阅读是极为有害的,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
四是审美价值取向的错位.
毫无疑问,语文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这是新课标的要求,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这一价值的意义的实现有它的优势.但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来自于他所选用的作为听说读写教学对象的语言材料以及整个操作过程.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说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帮助语文教学实现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同时又可以展示出他自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这需要我们在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不能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身的审美价值混同于语文教学的审美价值,更不能以前者代替后者.文学形象是读者和作者共同创造的,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简单地以音像手段代替,省略或缩短学生的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剥夺了他们进行阅读再创造的机会,扼杀了他们这方面的才能,即使再好的音像手段,也不能完全达到自身阅读从语言品味中所达到的效果,如《明湖居听书》,音像手段对课文的解读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的,甚至能把课文内容很直观的展示出来,但小说语言的精彩美妙,结构的精彩安排,不通过语言的认读,都是无法深切体会的.所以将小说改编成影视鲜有超过原著者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则要求在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语文教学本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教育意义,而不要迷恋于音像所造成的审美效果.


<1> <2>

上一篇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漫谈
下一篇文章: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