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施六年以来,我镇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以往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教学相比,现在的数学课堂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水平出发,这些理念贯彻到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人到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了课堂上都共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做法,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们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已经成为数学新课标下学生表现的一个标志。现在的课堂不同程度地比过去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比过去高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本人认为,现在的数学教育在传统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上增加了“过程教育”。“过程教育”包括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探究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抽象的过程、预测的过程、推理的过程、反思的过程,等等。“过程教育”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玩数学”的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前与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交流;课中不断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做,大胆的说;课后提倡学生不懂就问,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这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如某老师在教学“购物问题”,当老师抛出“小花去旅游准备了15元钱,商店里面包每只1元、橙汁每罐2元、苹果每千克3元,你能帮她设计一下,小花可以买什么?可以买多少?”这样的问题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学生们都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再如设计这样的题目:有一块长方形的地,计划用地的三分之一种花,三分之二种水果树,你认为怎样安排比较美观?这些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解决,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数学。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本人觉得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关键,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有一种冲动感,学了知识后能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有亲切感,学生是能学好数学的。如:在某老师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对比图形大小等,建立面积的概念。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估一估,再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面等大小,让学生试试1平方米地方能站多少个学生等活动来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再如某老师上的《确定位置》那节课,在教授学生新知识后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描述老师从家到学校及从学校到家的行走路线的练习……这些例子,可以说在小学的常规课堂中很容易找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而要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要考虑数学科的自身特点,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要提供给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机会,不能再生搬硬套地把知识塞给学生,采取“满堂灌”政策。
某老师教授《角的度量》一课,整节课知识难度不大,简单说就是教学生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课堂上该老师很好地把握了“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他并不是直接让学生认识现成的量角器,然后教学生用量角器,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明并不断改善量角工具,最后形成今天我们使用的量角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经历完这过程后,学生对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时应注意的地方等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教师不必再多花唇舌对学生强调这里强调那里了。
(四)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
三维教学目标中的其中一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节课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盎然,精神集中等的情况下,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态度,加强课堂的调控能力,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去探究、学习。课堂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更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师生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有的老师结合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满意度,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认识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的紧张、兴奋、遗憾各占百分之几;大部分老师在全课总结时,都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自己和老师各自表现如何等等。这些都表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
二、结合新课标,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有效性,把课上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下功夫: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认真读懂新《数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前,市局提出的省市一级小学的数学合格率分别为96%和90%的目标,本人认为很好地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但现实中很多教师却把它片面地理解成只要抓住那几个(差生),可以放松一大片(中上生),只要保住合格率就可以了,因此,在“大力”转化后进生时忽略了培优工作的重要性,这是一种狭隘的错误思想认识,这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举个例子,同样一个教学设计,在某些学校的班级上,人家学生思维活跃,回答提问见解新颖,创新性强,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能力强,师生配合很好。但把教案拿到自己的班上上,根本不是那种味道,学生思维跟不上不说,很多学生也不敢举手发言,一片沉默,课堂气氛怎能活跃?难道这不是 “只抓那几个”的思想造成的吗?日复一日,不要说学生了,那怕连教师自己的思维、教育机智等也迟钝了。因此,认真读懂新《课标》,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提高认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二)认真读懂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配合《新课标》,人教社也出版了新的教材。但自从用了新教材以来,就不断地听到有老师说新教材比旧的教材更难教了,为什么呢?这其中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他自己没有花时间去读懂教材,用了多年的旧教案现在不适用了。其实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更注重了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它对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它更注重了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理解和算理的多样化。例如,现在的教材中出现的不再是旧教材中两三行白底黑字的“应用题”,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教材中信息的呈现有纯图片的、有半文字的半图片的、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结构有完整的和不完整的;信息中有对解决问题有用和没用的;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读题时,理解条件的先后顺序更有弹性了。教材的这样的编排意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述能力和信息的选择、处理能力及问题的解决能力,出发点是非常好的,目的也是明显的。当然,如果教师事先不花时间去钻研教材、备教案、备学生,到上课时恐怕连自己也不大看得懂教材,只会责怪教材怎么编得这么差,这么难教,没条理性,心生怨气,这样又怎能上好课呢?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要把数学教学的标准从原来的“双基”改变为“四基”。即从原来的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两项。我们静下来思考,史教授提得是很正确很实在的。这是希望能够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继续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同时启发学生领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中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小组间进行必要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就是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授之于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授之于渔”。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它与各学科的有机整合,特别在数学科里有关几何知识的教学时,它以直观的模拟画面给学生以感性的感官享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绝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一切亲自动手实践,要让它“该出手时才出手”,不能过滥。当前,某些教师越来越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旦学校停电或计算机平台出现故障,就手忙脚乱,不知如何上课。其实,本人觉得太依赖多媒体辅助教学会使教师走上另一个极端。日前,本人听了一节课《三角形的面积》。课堂上该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时间较短的(大约1分钟)动手操作,然后,利用课件演示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整个环节很直观很流畅,演示完毕后,学生没有任何质疑,深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但本人总觉得,这是老师塞给学生的知识,之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程是否都跟课件演示的一样?学生对其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如“同样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等真得理解了吗?认真一看,一节课下来,学生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照教师思路按部就班来操作的操作者,不能算是真正的探究者。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必须考虑它的效度。要把每一环节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还需要老师们多花心思。
(四)去掉常规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浮华”与“虚假”,还原课堂教学的朴实面目。
1、鼓励与夸奖滥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表扬而不敢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许多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过多的夸奖还会助长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毛病,知道一点皮毛就沾沾自喜,不能深入地思考问题。只要我们在指出学生的不足时,不讽刺、不挖苦,事实求是,客观公正,学生也是能接受的。
2、把自主学习变成放任自流。我们都知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羊式”般放任自流,自主带给教师的并不是轻松而是一种挑战。学生自主学习以后,发出的充满挑战性和多样化的思维,教师要如何引领都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教师在让学生自学的时候没有指导和要求,也没有检查和反思。组织活动的时候目的不明确,指导性不强,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3、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只是流于形式,表现在:时间上没有保证,一个问题给学生讨论,学生才开始说就被打住,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问题不分难易,有些根本不需要讨论的很容易的问题也被拿来讨论,浪费时间;交流缺乏平等,所谓的合作学习,变成了几个优等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大多数学生成了看客。说是主动探讨,实际是被动应付。老师一声令下,大家开始讨论,并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4、探究泛化。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适用于探究性学习呢?有些体现事物名称、陈述性的知识,如“平均数”、“本金、利息和利率”等,只要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的知识,是不需要探究的。无需探究的问题去探究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五)以课堂评价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从容应对的心态。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科任老师,要认真读懂每一位学生的心,要时刻留意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加以鼓励,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从容认对自己的失败、成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一句鼓励性评价:“你真聪明,老师为你而感到骄傲!”、“不要紧,坐下来再想想。”……或许会对他影响很深远。通过评价表扬法来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常用的手法,在每节课上都随意可以看到,是教师把控课堂的调节剂。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度必须把握得当。目前,在我镇一些学校的教学开放活动的研讨课、指定课或一些推门课上,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喜欢叫学生用集体鼓掌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啪-啪-啪啪啪”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宏观,的确给人精神一振。一节课偶尔一两次还可以,如果次数过多了,不要说学生的掌给鼓麻木了,就连听课教师也感到不自在,太做作了。另外也有部分教师一到比赛课或公开课,就以物质如铅笔、橡皮等小文具作为奖励,本人认为这也不实在的。对于课堂评价,应当以教师或同学间发自内心的话语、神情(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竖起你的大姆指等)来表达,要讲求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从而起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作用。当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认真了,喜欢上数学课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把握了。
任何教材都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任何先进的教学理念也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忽略对传统教学经验的继承,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某些教师在教学时,由于新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领会,而旧的经验又被丢弃,所以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总而言之,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与没有抓住教学策略的实质和要领有关,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准确地把握教学策略的实质,以发展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着力点,真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上一篇文章: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浅谈运用多媒体过已知点作圆的教与学初探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2006-12-16]
-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2007-8-9]
-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2007-1-19]
-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2006-1-7]
-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的衔接 [2005-12-26]
-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2006-1-2]
-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2006-1-1]
-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 [2006-1-1]
-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2006-1-2]
-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 [20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