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地理教学论文>> 正文

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2008-8-25 23:43:55 发布人:lwcool 作者:胡兆强 人气: [打印] [评论]

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体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里把“德”放在首位正突出了德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说明德育的实施情况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教育的落实情况。高中地理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同时地理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将德育教育贯穿于地理教学中有很大的必要性。

1、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教育事业对国家的发展举足轻重,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教育中德育的落实情况。文革后邓小平同志指出“十年的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看,尤其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必须加强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 

1.1  地理学科本身的要求

高中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更注重让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有关的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教育。可见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地理学科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而且从地理学科教育发展趋势看德育在地理学科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2  个人成才发展的必修课目

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达到和谐发展,中学各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借助学科教育力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优秀的人格品质可以产生力量,促进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1.3  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而一个学校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更非易事。学校的发展不仅靠资金,更要靠无形的道德力量。将德育运用于具体的教学中,找出与教学的结合点,更进一步研究德育的含义、内容以及实施途径,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根基。

1.4  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时期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培养大批具有法制意识、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现代道德观念的公民是社会的必然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德育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

2、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高中地理学科中德育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规法制教育等。

下面仅以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例进行说明。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是时代赋予地理教学的新的历史使命,通过地理教育学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将会使学生对世界和未来有更丰富更深刻的认识。

2.1  人口观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及其增长,尤其是二战以来亚非拉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如中非和西非严重缺乏粮食,而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的零增长负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社会负担加重,缺乏足够的劳动开发资源,并结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社会问题相对突出这一系列现实情况,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利用和协调相适应,理解人类为什么要对自身的生产加以控制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理解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

2.2  资源观教育

通过让学生了解各种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及其利用情况,知道自然资源对人类物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同时让学生知道人类面临着的资源问题,如我国的土地资源、土地总量大、种类多,但是山区多,平地少,城市工业交通和农村住房占用大量土地,所以形势严峻。人类与资源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要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合理的开发利用,真正让学生有资源危机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2.3  环境观教育

人类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于地理环境区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通过各种消费活动,丢废弃物,从而影响环境质量。如果人类与环境相协调就会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这就是人类与环境的统一,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也是相互制约的,通过一些列环境教育,真正提高学生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认识,使他们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2.4  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任务,由传统的发展逐渐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是人类发展的飞跃,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题,也是现代地理思想的精华,又是现代德育的核心。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升华和深化,并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活动中去,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师必须把知识传授、智能训练、德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德育于知识教学中去。德育是地理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及模式。我认为,地理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激发情感,唤起责任,驱动行为,达到德育的内化。


<1> <2>

上一篇文章: 初中地理识图探究意识培养
下一篇文章: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