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正文

个性教育三题

2007-5-22 发布人:lwcool 作者:关世军 人气: [打印] [评论]

 
吉林市松花江中学 关世军
实施个性教育,在理论和概念上人们已不十分陌生,实施策略,操作办法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个性教育实施操作的有关问题叙述拙见,恳请赐教。
一、“作美容”还是“捏橡皮泥”。
人本来就有多种多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出发建立培养目标,而传统教育以应试为目标,培养的是统一规格的“标准件”,不让全体学生主动地有选择地发展,很多学生被贬为中差生,其实不是他们缺乏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而是教育没有创设一种适合全体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氛围。有一幅漫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传统教育扼杀个性的弊端。第一个画面是一群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到学校去上学。其中有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第二个画面是这群图形在接受校长颁发毕业证,他们都已没有了原来的形状,成了圆形或近似圆形。本来这些各有特点的图形可以在不同岗位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但进入学校后在统一模式的限定下,失去了棱角,丢掉了个性。这就是传统教育无视学生个性,对受教育者进行“打尖”、“磨棱”、“削足适履”泯灭个性的形象写照。个性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生适应多门类、多层次需要。指导思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能量,造就出所能达到的最高素质人才。就象美容师充分利用人的头形、脸形的已有条件,扬其长,避其短,长其善,救其失,使每个人都容光焕发,各具特色,达到最好程度。整个群体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而不是将每个人的头脸重新塑造,按一个模式刻划。广大学生的每个个体先天就各不相同,又成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这因素很重要)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千差万别,对他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象捏橡皮泥一样,打烂原有形状重新塑造,而应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再塑”。“再塑”本身就是创造,是高难度的教育艺术,远比按一个模式捏造复杂得多。例如某教师发现一学生用左手写字,觉得不好要予以纠正。后来反复思考习惯上都用右手写字,但左手也并非不可以写字,于是鼓励和帮助该生右手写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右手也能和左手一样熟练写字了。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左右开弓奖。这位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没有简单否定,按传统模式限定,而是在学生已有基础上长善救失,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个性教育。

二、容许长草,才能长苗。
学生还未成年,其个性还处于潜在状态,有待开发和培养,就象刚刚破土而出的小苗和将要出土的幼芽,需要精心呵护,精心培养。稍有种田经验的人都知道,小苗破土而出时,与之同时出土,相伴而生的还有“草”,如果毫不犹豫地将草铲除,那就要出现一是伤害刚刚出土的小苗,因为她还很稚嫩,经不起摧残,二是将尚未出土的幼芽扼杀在萌芽中。怎么办?农民的做法是暂不除草,以保护刚出土的小苗和未出土的幼芽不受伤害,免遭夭折。待到小苗“出齐”,稍稍长大,有一定抵抗能力时再锄草。农民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苗与草都是植物共同生长是自然规律,企图让大地只长幼苗不生小草是办不到的。呵护小苗对草就要暂时容忍。学生的个性开发培养与呵护小苗类似。人的个性指人所独具的特性,属心理品质,表现在行为上有个适度与过度的问题。即有好的个性与不好的个性。例如好奇心、独立思考、思维活跃往往与爱说爱动、发言随便、爱插嘴、爱争论,不拘小节甚至不尊重人等相伴而生。如果立即“锄草”,将爱说爱动,随便插话等不好个性制止了,那么好奇心、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等好的个性也就遭摧残和夭折了。企图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个性,行为上做到:该说的说,该做的做,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控制得恰到好处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刚出土的个性苗头,表现出些“过头”行为是正常的,必然的。因为萌芽的力量若超不出泥土覆盖的压力,就不能破土而出了。这些“过头”行为会在学生成长中,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逐渐解决的。泥土的压力过大,萌芽出不了土,学生的负担过重,个性露不了头。实施个性教育首要就是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改革传统教法,放宽课堂常规。变“静”为“动”,为师生互动。变教师一人讲为师生、生生讨论、争论。变秩序井然为此伏彼起。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这样学生才能无所顾忌,敢于表现自我,展示所长,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才是学习的主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适应个性教育的教学观、质量观。变传授知识为主为开发培养个性为主。因为学生时期是开发培养个性的最佳时期,错过时机与事无补。而获取知识需要终身学习,具有健全人格才能适应社会生活,所以说学生时期培养良好个性比单纯获取若干知识更重要。这是教学观念的深刻革命。中国教育的重大改革,代表教学的未来。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亲切,教师以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觉得教师不是可惧而是可亲可信。
2.平等,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所以要平等对待自己与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3.尊重,尊重每个学生作人的权利,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论其表现如何,都要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现象出现。
4.民主,民主是开发个性的土壤,民主才有创新思维产生,让每个学生的创造力都有机会展现,在民主、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自立精神。当然创设宽松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并非易事。使学生养成在宽松和谐、享受尊重的氛围中自觉遵守纪律,调整自己行为,由被动式改为自主式,难度很大。还要解决好一些发展水平严重滞后的学生及沾染不良习惯的学生的顽劣行为的教育问题。这需要教师耐心、爱心、得法、有效的工作。务须各位教师注意的是,万万不能用轻车熟路的老办法,那又重蹈“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是绝对开发不出个性的。

三、要水到渠成,不要拔苗助长。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发展无不表现为量变质变形态。实施个性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也理所当然地跳不出这个规律,必须有大量的、足够数量的工作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实现个性教育。忽视个性是传统教育由来已久而又积重难返的弊端。实施个性教育是我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彻底革命,其意义不亚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工作重点转移,找到了教育的强国之路,是一项伟大、艰巨、复杂的宏伟工程。面临的困难还很大,例如:第一、师资队伍不适应。目前广大教师其本人读书和从事教育工作都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中进行的,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很深,思维已成定势,不易在短时间彻底扭转;第二、考试制度制约。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普及中高等教育尚不具备条件,考试的选拔功能还要继续存在,考试(中、高考)制度改革的时机尚不十分成熟,升学竞争还要存在且日趋激烈;第三、全社会传统观念深重。由科举制度沿袭至今的传统教育观念(忽视个体,忽视个性)在全社会年深日久根深蒂固。只有全社会形成对每个人的生命、自由、尊严、意志充分尊重的氛围,个性教育才能得以实施。第四、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不适应个性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是可培养学生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例如:A、B两地相距28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快车比慢车早到2小时,已知快车速度是慢车速度的1.5倍。求两列火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学生一般都能解答出来,此题解完之后是否就结束了呢。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认识题目的结构特征及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将题目进行演变,得到新题。如上题可让学生们自己来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得到结论归纳为:(一)变化时间:(1)快车迟出发1个半小时,但比慢车早到30分钟。(2)慢车早出发3小时,快车比慢车晚到1小时等等。(二)变化速度:(1)可以变为速度比。(2)可变为速度差。(三)化追击为相遇:把从A地到B地换成快慢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四)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互相转化:(1)给出速度,求AB两地距离。(2)给出一个速度,求另一个速度。这时,学生们认为没有什么再变了,老师应不断引导。同学们再看一题:甲、乙两人各承包280个零件,甲比乙少用2小时,已知甲、乙每小时加工零件数的比为32,求两人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此题与前一题有什么异同?学生们一口回答:“实质一样,只是变化了题型。”同样道理,还可以把它变换成什么问题呢?同学们很快想出,还可以把它变换成进水或排水问题等。我们归纳出第五点,(五)变化题型。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知识系列领域,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每一种变换,实际上就是一次创新。因此,通过一题多变可大大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培养情感,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励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除了知识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和情感这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而要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情感,才能以教师爱生之情育学生爱学之情,使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根据藏族学生性格开朗、豪爽、注重情感。而且这些学生又是远离家乡亲人,独身一人在内地学习,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因此,教师更应注意情感的效应,让情感变成学习的动力。教师不仅要把笑容带进课堂,而且语言要亲切和蔼,更要注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方程的概念”时,首先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岁数,除以2再减去5,然后把计算的结果说出来,老师马上说出同学们的岁数。饶有趣味的内容和教师“神乎其神”的解答,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诱惑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他们都希望有一天能像教师一样轻松地解答这样的问题。这时,教师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总之,我们必须看到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很大潜力的人,我们必须注意研究他们的心理,在培养智力因素的同时,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千方百计来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是教师要经常用典型例题启发、点拨、联想、拓展,引导学生大胆设想,闯出新路。藏族学生其实和汉族学生一样具有极大的创新能力的潜质,只是这种潜质需要不断地激励才能迸发出来深入。工作本身艰巨繁重加上困难庞大,决定了实施个性教育必然是长时期的任务,要有足够的动力和时间来保证,决非一挥即成,一蹴而就。需要全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和持久不懈地努力。
因此实施过程中决不能急于求成,臆造模式、鼓脸充胖、拔苗助长,扭曲个性教育主旨。更不能把实施个性教育当作赶时髦,风吹洪波涌,雨过地皮干,热热闹闹之后偃旗息鼓,涛声依旧。
《中学教育》


<1>

上一篇文章: 试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
下一篇文章: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