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一一一中学 高换芝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和核心。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按照客观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者能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矛盾,提出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创造、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和更新,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品学兼优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是我国目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点做法。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刚接触生物的学生对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如转化成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处理不当,这种好奇心理也极易因教师的冷漠而瞬间即逝,更谈不上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好奇心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促进其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同时为学生创设产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如用生物实验吸引学生,以生物史实、科技成果开拓学生视野,以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生物学在祖国四化建设中重大作用培养学生情感,将好奇心转变成为学习的动力,将学生的兴趣升华为献身祖国建设的高尚情感,从而使学生产生一个又一个冲动。
二、诱发动机,创设情境
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要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一般地说思维动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如何借助外因促使内因起作用,提高思维兴趣和动机,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胰岛素”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而又难理解,教师要着力引导,用科学有力的例子设疑:切除了胰脏的狗它的尿会引来许多蚂蚁,这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一问题由好奇产生兴趣就会带着高涨而积极的情绪去感知教材和思考问题,直到最后掌握胰岛素质的知识。这种由疑问产生兴趣而引发的主动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当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思维动机,并不完全体现在导入新课上,而是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即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教师都要拨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样能够激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感情的境界。如在讲“茎的结构”的时候,形成层这部分是难点,我就采用放录像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观察形成层细胞的分裂,突破了难点。在讲“花的结构”的时候,带领学生到花园里观察各种花的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三、让学生充分质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质疑问难,驱动学生深入思考,从中获取“真知”,形成自己的“血肉”。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存规律、性质和联系。”如在讲“显微镜的使用”时,成像原理不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装片,最后让学生说出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一个倒像。在讲完“顶端优势”后,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项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议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顶是为了打破顶端优势,使侧枝生长良好,获取更高的产量。接着再问:是不是所有的植物打顶都有好处呢?这样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积极思考答案。学生举出许多例子,说出有的植物打顶有好处,有的植物则需要顶端优势,这样比教师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效果要好得多。当然设疑时,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体内的水能够从根部流到树冠?在讲“生态系统”时,引导学生观察池塘生态系统图,向学生提出:生态系统中如果缺少分解者,将会出现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达到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设计创新实验
实验设计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体现,由于现在的实验教材或指导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和现象都做了许多详细的交代,因此学生只须照章行事,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模仿验证性实验便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中学实验如何处理好模仿与创新的关系呢?首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验,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一些实验方案。例如在“观察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情况”的实验中,按教材的方法操作,常遇到小鱼跳动的现象,令学生不知所措,怎么办呢?书中没有告诉详细答案,我就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看清血液流动情况就可以了。经这么一鼓动,学生的胆子就大了。有的同学干脆把鱼鳍剪掉观察(当然这种做法效果不太好);有的同学把小鱼折腾得半死再观察;有的同学很聪明,将鱼尾鳍直接放在通光孔上观察,由于鳍上有水,因此伸展度很好,血流明显,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实验,学生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五、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创新的学习方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让思路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立体、辐射型思维方式,即对单个信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由点到线,由简单到复杂将知识串联起来,建立起动态的网络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拓宽思路获得灵活的知识。学会发散思维,掌握全方位考虑问题的创新性学习方法,学生就会在掌握全部知识的基础上,沿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寻找尽可能多的设想、思路、可能性和联系,可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思想流畅,思考随机应变,能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上一篇文章: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下一篇文章:初中生物教材资源的开发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尝试
相关文章
-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008-4-11]
-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7-2-23]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2007-12-24]
-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007-12-17]
- 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7-11-29]
-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8-1-25]
- 浅谈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创编能力的培养 [2008-1-25]
- 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8-1-7]
- 谈哲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07-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