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深化读写训练
二中心小学 周惠萍
《大瀑布的葬礼》一课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涉及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这一世界性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环境问题的深深忧虑。
语文课学习目的就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一次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阅读教学中不忘积累语言这个根本,才是实在的语文“味”十足。我发现本文在描写昔日瀑布雄伟壮观和逐渐枯竭的景色时,有许多词语值得让学生积累。如果采用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引读的方法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我找准阅读课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大瀑布的昔日和今天的不同面貌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学生能够从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和逐渐枯竭的对比中,容易感受到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的地球的紧迫性。我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先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雄伟宏大的瀑布与逐渐枯竭的瀑布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学生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在读的过程中,我着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
这堂课我是以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来引入的,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边默读读边思考: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来什么样子?如今又怎样了?……
有些答案是课文直接给出的,有些是需要分析的,还有些是留待思考的。
在最后,我让学生以对比的方式再读再思,学生感知了瀑布前后的巨大反差,我想这就是一种阅读的习惯培养。
在读的过程中,我注重教给学生文本细读的方法:
首先, 解读文章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特别是引领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句,反复品味,而且阅读要有整体意识,把语言文字放到文本的大环境中去理解,才能深入文本核心,体察作者思想之脉。所以在教法设计上,我就设计了“找——说——读”的操作步骤,如让学生从全文入手找到描写瀑布壮观景象的重点词句,品析,再回到整体,由点到面感受恢宏气势。
其次,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文章体裁、结构方式等表达技巧、作者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知识也是很必要的。比如在设计瀑布今昔对比的环节,除了学生能体会到瀑布景象这种内容上的不同之外,我还适时提示了作者表达上的不同,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更能体现作者的惋惜痛心。
认真研读是读写结合的关键,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我在课尾处进行了随文练笔的设计,找准能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抓住课文可扩展的的地方,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节,试写巴西总统的演讲稿,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有情可抒。不失为“阅读与习作”的中介,“接受与创造”的桥梁,是达到“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更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时间比较仓促,我在引导学生写话方面还不够扎实有效,我以填空的方式拟定一份格式,原想减低学生的难度,而学生往往只能写句,而没能将文章的语言好好组织,以达到写段的目的,我在课堂上也没能及时点拨指导,看来,要“放”和“扶”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才能把读写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我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环节。
上一篇文章: 《卧薪尝胆》教学反思
下一篇文章:《升和毫升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