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美术教学论文>> 正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2007-11-27 发布人:lwcool 作者:李飞 人气: [打印] [评论]

                                
                                     长沙市芙蓉区朝阳二小  李飞
 
 
【摘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了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其他教育课程整合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相整合,
能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使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模式等的改革得以实现,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更广阔的空间。两者的整合,使学生拥有一对有力的翅膀,任意飞翔在艺术的天空。
那么,与信息技术整合以后的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会有怎样的特点?在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科学地利用课程整合实现它的优势呢?本文在此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美术教育;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学习方式
【正文】 
 
一、          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理解和认识
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显而易见,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信息技术所应该突出的是: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课程 
 新课改下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是新的学习方式的特征; 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能力,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基本的美术素养,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新的美术课程内容更丰富,更开放,更凸显了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的特点。只靠旧的教学媒体(挂图、幻灯机、录音机。。)已远不能胜任学生的需求,只在教室里的纸上作业也无法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是必然趋势
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教育模式。”
新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国家教育部长陈至立在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学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的崛起,对教育本身也会产生极大改革,使得人们可以不在学校、教室里学习,使得我们的终身学习以及主动学习有了更好的手段,所以要特别重视远程教育。”
根据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各自的特点,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人文艺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应该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齐头并进, 共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这是整合的最终的目的。
 
二、          与信息技术整合后的美术课程的一些特征
课程整合的目标始终立足于能力的培养。与信息技术整合以后的美术教育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有着不同的特征:
  1 信息技术不仅是老师的辅助教学工具,也成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如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老师可帮助学生确立几个问题:中国画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历史有哪些著名的中国画家?中国画的工具和技法有什么特点?等等,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资料的查找,完成对中国画的初步认识和了解。在整合的美术课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教师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并在不断的使用中熟练它,掌握它。

2 师生角色进行变化
基于网络环境和课程整合模式,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作者、设计者和查询者,。学生真正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的目标和任务不是由老师下达,而是需要学生自主选择、收集资料、交流并获得解决。教师导入门,学生为主体。
如在〈〈变脸〉〉中,教师只需操作课件演示范品,学生自然会问自己:折纸娃娃变脸的奥秘在哪里?接着积极投入到思考和实验中去,通过自学示意图和与老师、同学合作探索的过程,不仅明白了变的秘密,还发现了变五个六个甚至更多个表情的方法在于多用几张纸。教师再演示制作方法的课件,使学生更加明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三个目标,即理智和情感体验(好奇、成功等体验);建构知识(了解折纸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合作)。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与学生成为共同探讨的伙伴关系。
 
3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
信息技术帮助老师建立平台,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相同的目标。如在学习欣赏完某一内容以后,学生在共同的网络平台上发表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评价,或对同一问题交流不同的观点等,培养独立个性的思维方式。另一面,又可以相互沟通协作,完成协作学习,培养合作互助的良好人格。
 
三、美术学科教学引入信息技术的优势
以我区现在试行的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为例,新课改下美术学科的教材中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就显得课时有点紧张。而且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容量大、进展快、效率高。因此,我们必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
    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中,我感到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有以下方面优势:
 (一) 资源共享和资源海量方便教学
   网上有大量可供下载的软件、图片和资料,通过网上的共享资源,积累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此外,光盘、u盘的惊人存储能力也便于我们携带资料交换资源,极大地方便了教学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软件多种多样,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以及模拟的三维景象。多媒体课件和资源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有了信息技术,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超越古今,驰骋中外。
(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展现美的画面、变抽象为形象
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一大特点,学生通过对直观的艺术形象的感知来认识世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生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空白。
如:《谁的花瓶最漂亮》一课,欣赏各种花瓶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制成一系列的花瓶图,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古筝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不仅了解、欣赏了各种花瓶,还了解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瑰丽,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在示范花瓶的画法时,我通过flash 制作了一个非常详尽生动的动画,快捷直观,效果强烈。这样一来,学生做作业轻松了许多,作业效果也很不错。
多媒体以其良好的视听感觉和鲜明的色彩,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兴趣。如教学《动物大狂欢》这一课时,可制作相关的课件,让学生观赏这些形态各异或可爱或凶猛的动物朋友,配上它们的叫声或吼声,学生仿佛置身于野生动物园,这样既为下面的作业打下基础,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2、进入美的世界、解放思维
进入小学的低年级孩子,有很多都很喜欢模仿。模仿书,模仿老师和同学。此外,他们还有一些固定的绘画元素,比如房子、太阳等。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在《鸟之王》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插入一个下载的flash动画,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古朴美丽的凤凰传说,然后制作一个青山环绕流水潺潺的背景模板(有水声),一只只美丽高贵金光闪闪的鸟之王出现在电脑上。它们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业,和民间传统的凤凰图案。这些图案打破了学生从小画习惯的小鸟形象,给了他们崭新的概念,他们画出了五彩斑斓姿态各异的个性化的百鸟之王。
还如在《听听画画》这一课上,我利用课件演示线条与旋律之间的联系,再播放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旋律——凝重深情的抒情乐曲、诙谐快乐的小曲和悲伤低沉的大提琴曲,并配上相应的彩色抽象变化的线条。通过音乐,创设具体的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声、雷声、雨声,感受到喜悦、忧愁,感受到舒缓、快慢,他们通过体会线条的数量、形状、起伏变化、疏密相间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感觉,继而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音乐的旋律转化成一张色彩斑斓的画作。
 
3、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创造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
如在《留住秋天》一课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段美丽长沙秋景录象,再点鼠标,随着悠扬的音乐,从长沙全景的一角飞出一个小方块,小方块渐渐变大,是一张张长沙不同地方的秋景-----岳麓山、天心阁。还有我们校园的秋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当艳丽的秋景图在特定的背景下或上下左右、或前推后进地一幅幅展现时,孩子们大声赞叹:原来身边熟悉的事物也很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创作打好情感的基础。
再如《我设计的桥》一课,教师在幻灯片上画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桥,配以旋律优美的乐曲,让他们在欣赏的同时,使之情景交融,使学生如临其境。
 
4延拓美的时空、发挥高效性
多媒体在教学技术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如《剪纸  角花》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教师可通过课件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屏幕从左上角飞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角花,再依次出示其它,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角花设计法。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三) 可建立电脑备课体制。
通过计算机来备课,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老师可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设计教案,“注重学生的直观经验,主要考虑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
 (四)有利于老师利用网络进行课程开发
 (五)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
1、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开展。
自主性学习:    
有了网络信息技术,学生就可以自主地进行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合作性学习: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合作学习策略。学生通过局域网可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深化知识的理解合掌握,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
探究性学习:
探索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很适合在网络环境中进行。
比如传统的欣赏课,总是先由教师讲解创作背景及相关知识,然后欣赏课本上仅有的作品---其实书上那些小尺寸、有的甚至印刷模糊的图片怎么能让学生真正欣赏体验它们的美呢?
我在教《古代建筑艺术欣赏》时,就指导学生充分运用了网络资源。课堂就变成了查找资料——搜集整理——理解交流——发表看法的开放性课堂。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研究所需的资源,能让老师实现个别化异步辅导,能让学生建立小组合作,通过分工合作,把网络与图书馆、社会调查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课题的探究。学生以及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发布资料信息和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交流,开展课堂外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时,这样的课堂以学生操作、自由探索为主,教师只是向导、合作伙伴。

    2、 有利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
 把信息技术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提高了美术课程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熟练和掌握了信息技术。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可是说是双丰收。

  3、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
比如金山画王、photoshop、croldraw,window98中自带的画图工具等等。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主题网站的制作,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了保证。
 
四、          反思
1. 不能用电脑完全代替老师的角色。
  有了多媒体课件以后,老师教学时明显轻松多了,只要鼠标一点,便可以代替口若悬河,有的演示也可以用电脑来代劳。但是信息技术始终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个工具能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在教中国画技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录象来演示中国画作画的方法和特点,找一些中国画的图片给学生欣赏,这都有利于学生学习。但只凭电脑上得来的印象就让学生去画,显然是不对的。此时,结合欣赏一些中国画实作,老师亲自演示,反而效果会更直接更强烈。多媒体也只是美术教学资源中的一种,不可不分时宜,不论教学内容,夸大它的作用。
 
2. 避免放任学生自由随意地学习。
  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为我们所惊叹。他们对信息技术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关注对培养他们学会用信息手段学习知识的能力是有利的,但是在信息时代,网络灌输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正面的。有的孩子就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和网上交友。即便是在学习过程中,网络信息的丰富多样也会冲淡学习目标,转移学生的注意,需要老师强制控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切不可放任学生,把人机交互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3.注重基本知识和美术技能的训练。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学会了电脑绘画、制作网页和网站等,但是美术教学仍然要重视基本知识和美术技能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新美术课程标准培养目标的途径。在课程整合中我们应正确处理信息技术和传统绘画的关系。
 
4、重视网络环境教学中的情感淡漠问题。
在现代网络环境中,人们联络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但面对面交流心灵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网络社会人们情感淡漠是一个社会问题。而在运用网络教学中,老师、学生以及学生之间,都可以用电脑连接,但这种交流远不能与人们之间眼神、语言和身体接触的交流相比,一样也可能出现情感淡漠,这与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不合,也与课程整合的初衷不合。
 
上述是我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一些初浅认识和实践体会。相信在广大美术教师与信息技术老师的合作下,这门新型的整合课程模式会越来越完善,让美术课堂走进更宽广的天地。
 
 
 
 


<1>

上一篇文章: 中小学美术教学综合性探析
下一篇文章: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