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 正文

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2011-5-15 23:58:39 发布人:lwcool 作者:lwcool 人气:
[打印] [评论]

 

    数学问题意识是基于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它是指教师把学生引入情境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中,使学生知到现有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需要解决的矛盾、疑难等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科学史上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一问题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意义十分重大。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们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如何激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老师不断探索、实践。下面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粗浅论述:

思考一:是否为学生提问创设了条件

调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刚入学的一、二年级学生绝大多数敢说、敢问,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到五、六年级,学生似乎变的少年老成,沉默寡言。这虽受到年龄特征的制约,但更多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提问题,主要是怕提出的问题没价值或太简单而受到同学的嘲笑。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善于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启发学生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感。我们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大胆去猜、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困生只要有需要更要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个位有关。”“真是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得以发现。

其次,要创造“会问的条件”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能问”,而且还得教学生“会问”,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对小学生来说,所谓高质量的问题,即抽象程度较高、较深刻,或具有独创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孩子特别会提问题,他常常能找出不易被人发现而又非常关键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的,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呢?”这问题提的很有思考的价值。教师对问题提的好的同学及时给予鼓励,并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辨析,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求知欲望高,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对此问题印象深刻,而且提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要给提问者和其他同学建立这样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要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要请这位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教师可以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这样做,一是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能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自觉地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与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二是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伴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此外,因为学生的问题是面向教室里所有“听众”提出的,所以,学生提问后,教师不要急于以“先生”的身份作答,而应鼓励其他同学积极思考,阐明他们对此问题的理解。这样,既有助于“生生互动”,又有助于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

思考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否做到合理的评价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如果学生的提问得不到及时的赞赏和恰如其分的评价,则会丧失自信心。因此,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的问题问得好!”“你很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进行真诚的表扬。如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学生,更能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在教学《简单的统计》一课时,

提问:“我们怎么来统计校门口来往的各种车辆?”

生1:我用打“√”来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客车,就在客车栏里打一个“√”。也可以用画○或△等图案。

师: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能想到用符号和画图来表示,相信你一定会在画画上有所成就的!

生2:可以用“正”字作统计。如经过的是一辆货车,就在货车栏里写一笔。

师:你真了不起!能知道我国传统的写“正”字统计法,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了解很多!

生3:我们几个人合作,一人计一种车辆,也用写“正”字的方法统计。

师:真不简单!在一个人计有困难时,想到与同伴合作,你的合作意识真是强!

很显然,老师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对于生1的评价侧重于艺术智能的肯定;对于生2的评价侧重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智能的肯定;对于生3的评价侧重于合作智能的肯定。以上老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形成性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又或者学生的意思表达不清楚时,教师都首先要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并加以引导和帮助,千方百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问,再培养学生能问”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或生活中的某些事和物,就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1> <2>

上一篇文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文章: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