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1-5-16 0:03:10 发布人:lwcool 作者:lwcool 人气:
[打印] [评论]

学生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于解决的、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所指的“问题”不是指没有思考性的一般问题,而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主动提出的具有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但是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较困难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启发学生思考,进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二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为什么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而有的把问题形象地称为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的源泉”。目前学校的学习普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只学习怎样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可是,学会提问题,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但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学生思维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由此可见,“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学生求知欲望的心理倾向是对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究,是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索问题的强大内驱力。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是凭空生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提出种种问题。

爱恩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这时你所上的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如果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被 动的思维,当学生在学习上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矛盾时,会主动地去问一个“为什么”,此时思维才算真正启动,正是这种思维的品质促使学生不断质疑、解惑,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而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能使他们带着趣味性去学习、激发探究知识的灵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特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教师进一步的启发和诱导,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就能达到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提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能力,教师要把握好,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提问题的空间和力度。

1、创设情境,激发生疑。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思路是在教师限定的框架里,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课堂上不能体现主体性,久而久之,许多学生不仅不会思考,而且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普遍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来,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再给予启发。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经过自己独立观察思考所表现的疑问,激起学生自发探索、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2、注重实践,培养发现问题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此外,每节课中学生会提出相当多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与数学内容有偏差,教师应先给予积极的鼓励,再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寻找关键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感到确实有问题可问,及解决问题的乐趣。

3、创设贴近生活情境,提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上的习题大都都是一些条件,问题明确的标准练习题,可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往往问题不像课本中的练习题那样,条件和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课本中的练习题进行适当的改变,如何把“李老师带90元买29本笔记本,每本3元,还余多少钱?”这类的题目,改编成“李老师到文具店买六一儿童节奖品,准备买笔记本29本,每班3元,只带90元钱够买这些东西吗?”由于改变后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的问题的解答规律,迫使学生自己去挖掘问题,组织问题,寻找解答问题的办法,结果学生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抓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1>

上一篇文章: 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文章: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点滴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