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渗透审美化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美育、审美化教学
美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美学趣味和美学观点,提高美感欣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品格和崇高的道德风尚。教育家蔡元培说过:“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见美的教育价值。现代教育观念认为,美育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与发展美感心理,更是对人的灵魂的重塑和精神的提升。而各科学科都富含着许多潜在的美育因素,尤其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生物科学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化教学,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
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而审美化教学模式是一切具有审美化特质的教学模式的总称。如何从美育及审美化的要义出发,使模式中的各教学要素充分体现出形象生动、情感激励、自由开放、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美学、美育基本特征,则是渗透审美化教学的关键。生物学教学可以从生物美、科学美、行为美乃至创造美方面为中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生物体的色彩、形态结构、生活习惯等体现出的适应性美、多样性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现出的生态美、协调美,教师课堂教学的节奏美、仪态美,都能丰富学生的美感,进而促进正确审美意识、审美观点的形成和鉴赏美、创造美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审美化,是生物素质教育发展之必然。其要义是将生物学科的所有教学要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静态与动态和谐统一、师生互动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减负提质,使师生都身心愉悦地获得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中学生物教材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美育因素,教师可从中挖掘出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渗透审美化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渗透审美化教学,引导学生欣赏生物美
生物美是自然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素材,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些素材对学生渗透审美化教学,即通过生物美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教育和感染学生。但教材一般并未明示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并运用美学观点,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使之易于被学生接受,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生物美。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或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并指导学生把调查到的动植物用摄影、绘画的方式拍摄、实录下来,分类整理展出,也可制成标本陈列。通过实地调查、观赏和标本的制作,能够使学生获得美感。如狮虎的威猛、大象的稳重、猎豹的矫健、羚羊的机敏、天鹅的端庄、仙鹤的高雅、海洋鱼类五彩斑斓、大熊猫的憨态可鞠,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的生物美。人的身体上也有许多相对性状,五官端正,面颊红润,眉清目秀,明眸皓齿,秀发如云,这说明身体健康——美!反之,面黄肌瘦,斗鸡眼,歪脖子,秃头,兔唇,塌鼻子,这显然是不美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启发,使学生了解美的相对性和多样性,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观点。如人的皮肤黑白、体形高矮胖瘦,可谓千差万别,但又各有所长,各展其美。皮肤白是美丽,黑是健康;高挺拔刚劲,矮灵活机智;胖给人以丰满之感,瘦透出一种轻盈之态。这既能使学生了解美的相对性和多样性,又能教育某些以同学的生理缺陷为笑料、乱叫侮辱性绰号等不礼貌行为的学生,从而促进同学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所以,生物学教学要以具体的、鲜明的和可感知的形象来反映大自然和生物体的真和善,使师生在直觉中把握和体会形象的意蕴之美,使审美趣味与审美对象和谐统一。
2、渗透审美化教学,启发学生发现科学美
科学美是生物学教学中最具魅力但又最具隐蔽性的审美因素,需要教师和学生认真体会和发掘。要使学习过程既有智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包括教师的“启”和学生的“发”,“启”显示了教师内心的审美动机,“发”则显示了学生的愤悱状态美。愤悱状态的生物学知识比平铺直叙的生物学知识更具审美价值,教师必须善于制造悬念、矛盾和设置思维路标,让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和释疑。比如在学完“血糖的调节”一节内容时,学生基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进而反问“出现糖尿一定都是糖尿病患者吗”、“出现糖尿还可能有其他什么情况”,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清“糖尿病与糖尿”的关系,从而体会出生物学中的逻辑美。另外,在进行生物知识总结时,也可以适时地渗透审美化教学。生物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要本着“系统化、层次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简明精练、突出规律”的原则,使整理成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具有“字数精少、知识层次高,层次鲜明、从属关系清”等优点,使之体现出顺序、层次和因果特征等逻辑美,用逻辑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条理化、整体性等思维能力。如关于“血糖高”、“高血糖”、“糖尿”、“糖尿病”四者的关系可总结如下:
过程: |
血糖高 |
不一定是 |
高血糖 |
不一定是 |
糖尿 |
也不一定是 |
糖尿病 | ||
原因: |
空腹测血糖超过140mg/dl才是高血糖 |
血糖超过160~180mg/dl才会出现糖尿 |
一次性吃糖过多或患肾炎也可能出现糖尿,但不是糖尿病 | ||||||
还有,古今中外生物科学家对未知世界执著探索的精神,也可以作为陶冶学生情操而使其形成科学美的动力。如沃森和克里克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和提出,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等等,每一次生物学发现和技术突破,都饱含着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百折不挠的人格美和科学发现过程的思维美、哲理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化教学可使学生充分地了解、认识这些科学美,培养起追求科学美的意识。
3、渗透审美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行为美
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人们就会认定这个人的行为是美的。行为美与心灵美是相通而又一致的,它是心灵美的一种外在表现。在培养学生行为美方面,中学生物课有着学科特点上的很大优势。例如,联系教材中的“呼吸系统”和“传染病”的有关内容,根据某些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特点,教育学生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饭前便后经常洗手,不对着同学打喷嚏,住校生不共用碗筷水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和果皮,不抽烟,不喝酒,不带零食、不买零食、不吃零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课间不追逐打闹、大喊大叫,不出怪声、打口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养成良好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又如,结合“生殖与发育”的有关知识,加强青春期性知识教育,可使学生产生健康、高尚的性心理,自觉反对粗暴庸俗、低级下流的行为;通过对ABO血型和输血有关知识的讲述,可培养学生义务献血,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学习“营养卫生与饮食卫生”一节内容时,可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朴素品质;在讲人体运动时,可根据骨骼的发育特点,矫正学生上课时的不良坐姿,端正学生坐、立、行、走的姿势;在介绍“皮肤的结构”内容时,可补充介绍一些有关化妆品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防止学生模拟成人化浓妆、纹身等既危害皮肤健康,又有损自身形象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教育学生妖艳不是美,奇装异服不是美,长发怪发也不美,打架骂人更不美,只有语言文明、举止大方、穿着得体、身体健康、心灵高尚才是真正的美;通过介绍蜜蜂的种内互助、分工合作、组成一个温暖和睦的大家庭的行为,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团结互助的行为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渗透审美化教学,带领学生动手创造美
教育学对活动课的解释,除了引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而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之外,还应具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就是以提高学生兴趣为目的的审美教学。所以,在一系列实践活动课中,渗透审美化教学,不但能进一步巩固中学生感受美和评价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坚持这一原则,应结合生物教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教室内摆放鲜花,校园内栽种花草,创造优美的环境;观察解剖实验,操作规范有条不紊展示协调美;鼓励学生利用蛋壳、蝴蝶翅、叶片、花瓣等动植物材料进行科技小制作,巧妙地组合成一幅幅巧夺天工的作品,再衬上不同底色、配上诗句,俨然是一幅幅艺术作品,这些工艺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艺术美,体会到用双手创造美的成功喜悦。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彩色叶脉书签,制成的一片片鲜红、亮绿、金黄的叶脉书签,让学生从中产生美的感觉。然后再制成贺卡,写上美好的祝福和感激的话语,送给辛劳的父母,激发了学生们的心灵美。创造美还要美化生活环境,显示出美的情操和行为风貌。为了绿化美化校园,通过建立植物园,种植绿色开花植物各科代表植物,广泛开展每人栽培一株花活动,从翻土种植到浇水剪枝都由学生自己进行,要求详细记载生长情况并写出观察日记。配合爱鸟周,指导学生制作鸟巢,悬挂到树上,招鸟入巢,保护鸟类……。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如真能突破教学框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听取哇声一片”,去观赏“一行白鹭上青天”,则可起到课堂教学难以起到了效果。正因为如此,适时地带他们或者参观植物园,或者采集标本,或者观察动物的饲养,或者观察生物的形态、分布,或者学习果树的嫁接,或者教授根雕的制作等,通过这一系列灵活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使他们得到了大自然美的熏陶,同时,还使一些学生在这里获得了成功的欢乐,使他们感到自己力量的存在,从而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消除自卑感,即使“不教”也要学,不仅能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而且还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遇到的有关生物学现象,形成了寓学习于娱乐,寓学习于感美之中。
美到处都有,无处不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都是生物课的资源,囊括着言之不尽的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去审视、用心灵去体验、用生命去感悟,学生就能发现它、感知它、欣赏它和享受它,进而提高学生美的素质。如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构成了生物学的自然美;物体的和谐与统一构成了生物学的内在美;而在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则表现了美的品质和精神……中学生物教材中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美育因素,教师如能细心从中挖掘出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渗透审美化教学,可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翔.2005.中学生物学审美化教学的课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30(11):24~25
[2]韩菲,张迎春.2005.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中学生物教学,2005(10):16~17
上一篇文章: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培养
下一篇文章:生物教学中的“蝴蝶效应”
相关文章
- 浅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08-2-19]
-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 [2007-12-25]
-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几个数学建模的问题 [2006-7-5]
- 浅谈生物教学模式的改进 [2008-10-16 13:06:27]
- 浅谈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2007-10-31]
- 教学反思 [2006-7-14]
-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生物教学(讲课提纲) [2006-6-16]
-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1〕 [2006-1-14]
-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的审美素质教育 [2006-1-14]
-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1〕 [2005-11-30 12: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