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美术教学论文>> 正文

小学美术教育与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

2010-6-23 0:34:41 发布人:lwcool 作者:刘鑫淼 人气:
[打印] [评论]

【摘要】 美术教育可以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其审美能力,促进其艺术个性的发展。最终达到儿童人格的自我实现,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笔者认为 注意以下几点:1.通过美术课,培养儿童的创造性,2.美术教学注意技能和审美相结合。3.美术教育中注重德育的渗透。

【关键词】美术 教育 人格 和谐

    儿童喜爱画画是其天性。美术活动是儿童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对孩子来说既是玩画,同时又是一种再创造,惟我独尊的构图、大胆无忌地落笔、奇特夸张的造型、我行我素的用线、单纯强烈的对比色,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使人耳目一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美、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在观察思考中锻炼了创造能力,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所以许多家长愿意送孩子去美术班学习,正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到美术对儿童智力早期开发与儿童人格和谐发展所占的比重,但如果执教无方,便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儿童美术教育要真正实现开发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审美能力,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就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 美术课堂中儿童创造性的培养

创造能力是儿童人格和谐发展的智力保障,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在美术课中,除了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指导儿童大胆创造 ,在教学中启发 、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之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给儿童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知识越丰富,技能越熟练,人的视野也越开阔,创造思维也越活跃,作品也越成熟。

   例如:在《圣诞礼物》一课教学中,教师在两个班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个班不讲具体的知识,只要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另一个班在讲了圆印法、斜印发、恻印法后,再进行创作。结果,前一个班学生的作品虽有创造性表现但随意性强,由于没有技法指导,画面杂乱。而另一个班学生的作品既体现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又因有技法的交融和灵活运用,而使画面美观、耐看。通过这一课的对比教学,教师可以体会到知识和技能是进行创造活动的一项基础,在体现创造思维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师要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创造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例如:在《玩具兵进行曲》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小朋友去商场里逛一逛、大街上走一走”导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接着,我把学生引入“热闹的街市”中。“你们看,商场货架上的玩具可真多,可真美。你能分别给老师和同学介绍了 下这些包的形状和图案吗?”学生认真观察后,分别介绍了每种包的外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梯形……)。“看,迎面走来的俩个小姑娘(临时抽调的学生)抱着俩个特别的娃娃。”教师示意俩名学生上台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娃娃。然后,教师说:“我们今天逛街的收获可不小啊。”由学生小结:我们认识了各种包,有不同形状、不同花纹。接着,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设计出其他形状的包吗?”这样的课学生学的主动,思维活跃。在作业过程中,教师满意地发现,各式各样,色彩纷呈的包出现在他们的画作之中。

3.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应先抓好儿童速写这一关。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应先抓好儿童的速写这一关。一个常见的静物、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劳动机械、一个新的环境,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孩子千篇一律的公式化表现,在速写过程中要改掉个好动的儿童“马虎”和“求快”的不良习惯。一定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从中完成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就深入的如同绣花一样,这时再乘热打铁,催促“快”中有亮点、有整体。儿童绘画教学讲究一个“言”字,多鼓励、多观察,收益无穷。教师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只要全身心投入,儿童就会学有所长。

二、 注重技能与审美的相结合。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可见,审美能力是儿童人格和谐发展的精神保障。但是长期以来,儿童的美术教育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总是偏重知识与技能的接受方式。重技能法轻审美训练,什么透视、明暗、色彩、比例、结构、构图等等,却忽略了儿童教育的审美任务。或者仅仅把审美作为点缀,认为可有可无。片面地把儿童美术教育成人化,把高等师范学院校的一套强化在课业中,教师讲得很吃力,学生更是难于理解,一些平时学得好的学生,一旦学了这些“术”反而画不好。把儿童思维纳入一个框框之中,把技术技能过分强调到不恰当的地位,不利于儿童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无法使儿童在练习或创造中发挥想象,表现出自己的审美形式和情趣,从而根本上失去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审美教育。实际上,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综合教学,他把美的教育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化课程的兴趣,学生在乐学善学的气氛中又得到没的熏陶。俩者相得倚彰。

  例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形态中各种美的景象,那潺潺的流水,鲜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都将给孩子带来美的乐趣和遐想,激励着孩子对美的追求;或者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挑选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与孩子一起赏析,比如欣赏风景画时,可以问孩子:你在画里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联想?你认为画中什么最重要?为什么这幅画个你这样的感觉?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有什么感受?舍去什么?添加上什么?家长要倾听孩子的回答,肯定他们说的对的地方,必要时给予指正,从而使孩子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1> <2>

上一篇文章: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联想力
下一篇文章: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