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谈画”能使儿童在作画前做到“胸有成竹”,可以让老师与学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可以使教师更“懂”得儿童画,真正能看懂儿童的艺术品。
关键词:胸有成竹懂沟通
“谈画”,是指用谈话的方式谈论绘画作品,这种“谈画”的方式不但有利于儿童画创作,还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而且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着显著的作用。但在辅导儿童创作中“谈画’环节却常常被忽视。我认为我们不但不能忽视“谈画”的作用而应该更加重视,因为“谈画”的作用可大了。
一、“谈画”能使儿童在作画前做到“胸有成竹”。
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些学生在绘画的中途出现不知道下面画什么了,有的画了一半发现自己刚刚画的那些不应该在这里,而应该画在那里,这大大减低了学生作画的兴趣,甚至使得许多作品半途而废。这都是因为学生作画前准备不足,没有进行很充分的构思、构图。古人在画竹时下笔前要求做到“胸有成竹”,我们的学生作画前也应做好“成竹”的准备,把画构思完整,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述的现象了,而做好画前“谈画”就能使儿童作画前做到“胸有成竹”。例如;我有个学生叫悦悦,她是个性急的孩子,画画时有个坏习惯,就是一拿笔就画想到哪就画到哪,常常半途中问我:
此文获2004年省“师陶杯”三等奖
“老师,我不知道怎样画了,我接下去该怎么办呢?”我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她在画前一直都没有构思的习惯。如画《春天的色彩》的记忆画,她一听完题目、就立即动手开始画。她先画了一些小草,再画一间房子,然后再画什么呢?画大树吧,然后又要画什么呢?画花朵和人物吧,但这时画面里已没有了画花朵和人物的空间,该怎么办?我为了让她改正这个坏习惯,在画前找她谈画:“悦悦,你准备画怎样的一个春天景象呀?”“这房子画多大呀?”人画在那里呢?”“那些是什么样的小花朵呢?”悦悦她一边回答我,一边在画纸上比划着,通过她的谈话,我从她向往的眼神中仿佛看见了她心目中的春天的色彩,这时我知道她有了个完整的构思,于是我对她说:“噢,太美的春天了,老师相信你能把它画得漂漂亮亮的。”于是,她一口气把《春天的色彩》流畅地画完了,画中的景象正如她自己画前所说的那般漂亮完美。经过多次的画前“谈画”她慢慢养成了画前先构思的习惯。儿童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热时期,常常会因为习惯或心急而在绘画前忘记了画前构思,自然便难以把握画面构图,也难以表达心中所想了。
有些孩子仿佛天生就喜爱画画,画画对他们来说就像游戏一样好玩,令他们乐在其中、乐而不疲。而另外一些孩子则不然,画画对他们来说不仅毫无乐趣,甚至变成了他们心头沉重的包袱令他们倍感压抑、顾虑重重。曾经在一次课上,在我布置完一个绘画命题后,我发现有一个孩子趴在桌上发呆。在我再三询问之下,这个孩子愁眉苦脸地对我说:“老师,我画不好,不知道画什么。”显然这个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把画画当成了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于是,我便让全班同学围绕这个命题展开自由讨论,让他们相互聊天,互谈各自的想法。随着讨论的进行,刚才那个孩子脸上慢慢有了笑容,最后竟眉飞色舞地与同学们谈论起来。孩子们的自由讨论结束之后,我让这个孩子单独谈一下他的想法,我则拿起粉笔,边听他的描述边用简单的线条把他的构思轻轻地在黑板上勾勒出来、搭出框架,同时告诉他如何去表现,怎样去布局等等。随后,我又让他听了其他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从中去体会,去想象。随着这种谈画的进行,我发现,这个起初一筹莫展的孩子逐渐卸下了心理负担,变得轻松自如起来,最后竟然很从容很自信地将自己的“作品”一气呵成。由此可见,‘谈画”的确是个帮助儿童做好画前构思的好方法.
二、“谈画”可以使教师更“懂’儿童画。
毕加索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的美的真谛的表达,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常让你摸不着头脑:比如“大头人”,真让许多成年人看不懂,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儿童画而用评价成人画的眼光去看儿童画了。其实幼儿期的孩子,从生理到心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如:手部肌肉、腕骨,发育很不完善,在拿笔画画时,就会出现一种本能的“自由”,画出的画就会不成比例、不流畅。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不能用评价成人画的标准去评价,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童眼”去看、用“童心”去欣赏。那么“童眼”、“童心”又从那里来呢?我告诉你一个最好方法,那就是“谈画”,和孩子谈他的作品,通过他的语言去理解他的画。例如:我在上“这是我呀!”这一课时,要求学生们自己带一面小镜子来对着镜子画画自己。他们画出的自己都是头大身子小,线条不是那么流畅的。其中有个学生逗逗他在自己的额头上画了些细细的线条,嘴巴上还画了些小黑点点,我问他:“你画的是你自己吗?额头上和嘴巴上是什么呀!”他说额头上是他长大后的皱纹,嘴巴上是胡子。我笑了我说:“哎呀你长大以后还真帅呢!”他也笑了。
三、“谈画”是搭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在我们成年人高呼“理解万岁”的同时,儿童也需要我们的理解。儿童画画并不是为了临摹真实的世界,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觉,当孩子们在自由自在地画,快乐而纯真地表现时,多数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独立空间里。如果我们能和他边看边谈,那他会觉得你能理解,能懂他的“语言”,他不但会兴致更浓还会将你当作“知已朋友”。在我们教师中谈到如何和学生交朋友、搞好师生关系,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起玩一起学。”,其实和学生“谈画”就是参与学生的绘画历程,而学生的绘画历程对他而言往往是一种游戏。我们通过“谈画”参与到了他们的“游戏”中,也就会很自然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了“好朋友”。例如:有个三年级学生叫王赟,她性格很内向不爱和人说话,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和她交往,他却非常喜欢我,什么事都喜欢对我说,她的爸爸妈妈也感到奇怪问我为什么。我解释说:“她最喜欢画画,你只要多和她谈谈画,你便会慢慢理解她的内心情感,只要你理解了她便一定会成为她的好朋友”,她的家长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告诉我,“谈画的方法真灵!”。
上一篇文章: 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课堂评价
下一篇文章:浅谈农村初中开放性美术课堂教学
相关文章
-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07-5-14]
- 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 [2007-7-14]
- 儿童在美术科幻画创作中的“病例”分析及对策 [2008-2-4]
- 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开放式美术教学中激活 [2007-5-14]
- 让兴趣融入美术教学中 [2007-5-14]
-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之初探 [2007-5-14]
- 农村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2007-5-14]
-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2007-5-14]
- 美术教学中的"三性" [2007-5-14]
-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200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