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高资中学 吴茂霞 周海青
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自己,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大量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实践性作业;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这种状况应该有所改变,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也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探求一种与我们的实际相适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
在这种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
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中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为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猜想,让学生去质疑,让学生去试验操作,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去发现,合作交流。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的,一个数学有什么样的结论,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是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体验上升为科学结论,从中感受到学数学乐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概念的教学,定理、法则的发现,例题的学习和拓展,问题中的变化规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外活动等。
那么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探究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索情景和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举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01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截至200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数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解153.94% , 那么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把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的思想。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例如在学习“字母能表示什么”的内容时,搭1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学生动手用火柴摆出正方形,容易得出需4根。搭2个正方形需7根,搭3个方形需10根。搭10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有的学生通过摆得出结论,有的学生开始寻找规律得出结论。如果搭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如果用火柴摆就比较困难,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同学之间围绕目标进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得出第1个正方形需4根,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增加3根的规律。如果搭x 个正方形需[4+3(x—1)]根。用不同的方式摆,会得出不同的式子,如x+x+x+1或4x—(x—1)。让学生感受x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去表示事物的某种规律。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二、强化交流与合作,改进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探究认知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互利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去探索未知的知识,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上一篇文章: 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行动的策略
下一篇文章: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思考
相关文章
- 浅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06-6-30]
-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2008-3-18]
- 化学探究式学习的探究 [2008-8-25 23:54:02]
-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2006-1-2]
- 浅议初中《自然科学》的探究式教学 [2006-5-29]
-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2006-1-7]
- 教学情境 [2006-8-22]
- 教学反思 [2006-7-14]
- 教学设计 [2006-8-15]
- 数学美与数学教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