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坑云二小学 王石金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结底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些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让学生机械模仿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通过教师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爱的。其次,教师要 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前提下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独创精神,对学生的新发现,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要允许学生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随时改变自己的说法和做法,鼓励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只有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中,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二、重视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他们创新精神的表现。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有 25 块棱长是 0.6 米的正方体大理石,每立方米大理石重 2.5 吨,如果用载重 4.5 吨的汽车一次运往工地,运走这些大理石至少需要多少辆汽车?”同学们的解答是: 2.5 × ( 0.6 × 0.6 × 0.6) × 25 ÷ 4.5=3( 辆 ) ,我也认同了这种解法,正要讲下一题时 , 有个学生提出疑问 : 如果 25 块大理石用 3 辆汽车一次运完,由于 25 ÷ 3 的商不是整数,又不能超过汽车的载重量,那么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只能把一块或一部分大理石锯开来,分装在这 3 辆汽车上,而这在实际运输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至少用 3 辆汽车来运是不对的。听了他这种讲法,我感到很惊喜,想不到这位学生能以事实说话,不迷信老师,不迷信题目,不盲目吸收,能独立思考,而且讲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正是创新精神的表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质疑,并积极地与他们一起探索,去发现更广阔的新天地。
三、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别人没想到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例如应用题“服装厂要做 1200 套服装,计划 30 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套数是原计划的 1.5 倍,实际完成任务用了多少天?”同学们的列式是 1200 ÷ (1200 ÷ 30 × 1.5 ) =20 (天),我肯定了这种解法的同时,又问:动动脑,还有别的解法吗?通过鼓励求异,学生能积极动脑,认真思考,也有的分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过了一会,有位学生举手回答了另一种解法:因为生产的总套数不变,实际的工作效率是原计划的 1.5 倍,那么,反过来计划时间是实际时间的 1.5 倍,列式是 30 ÷ 1.5=20( 天 ) 。太妙了,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呀!我就对这位同学进行了特别的表扬和鼓励,并给他记了一次创新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开发了创新的潜能。
四、设计开放性题目,培养创新能力。
开放性题目通常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方法,答案往往不固定或者条件不完备,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利于思维的开拓和深化。同时,开放性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性,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与创新。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小虎家养了 18 只母鸡,五月份下了 450 个蛋,比四月份多下了 36 个。”让学生自己选择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学生经过充分思考能提出以下问题:( 1 )四月份下了多少个蛋? 450-36=414 (个);( 2 )两个月共下了多少个蛋? 450-36+450=864 (个);( 3 )五月份比四月份平均每只多下几个蛋? 36 ÷ 18=2 (个);( 4 )五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 450 ÷ 18=25 (个);( 5 )四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 450-36) ÷ 18=23 (个);( 6 )四、五月份平均每只下几个蛋?( 450+450-36) ÷ 18=48 (个)。如此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和提高,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达到了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又如:“新华书店,学校,体育馆在同一条街上,新华书店离学校有 300 米,体育馆离学校有 500 米,新华书店和体育馆相距多少米?”由于三者所处位置不同,解法也完全不同。一种理解:学校在中间,列式是 300+500=800 (米),另一种理解:新华书店在中间,列式是 500-300=200 (米)。像这类题目,突破了常规思考方法,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题,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通过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
下一篇文章:新课程标准下练习设计的策略
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8-2-5]
- 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7-2-23]
-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6-12-28]
- 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7-7-13]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07-10-10]
- 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07-11-15]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 [2007-10-10]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7-10-10]
- 论数学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测试 [2007-11-22]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200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