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数学教学论文>> 正文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初探

2010-8-23 0:26:30 发布人:lwcool 作者: 丁彩霞 人气:
[打印] [评论]

 

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   丁彩霞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内在潜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教版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依据新大纲的要求,每册均增设了数学活动内容,因此,精心设计好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流程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要想设计一堂好的数学活动课,除了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外,还应该注意设计的基本思路。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确定活动目标——优化活动流程——选择活动形式。

一、确定活动目标

数学活动课的活动目标具体地说就是培养五种意识(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运用意识、创造意识)和四种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它具有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当然,一节活动课不可能也不需要将这五种意识和四种能力全部落实,但必须要突出重点,落实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数学活动目标的确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据活动的内容确定目标

新版数学教材中,每册均设有活动内容。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像调查、实践、操作、创编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能力入手的。因此,我们在确立目标时,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确立活动目标,使活动具有指向性。

如:《美丽的校园》这个活动,它的内容主要是运用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画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平面图,因此活动的目标就确立为让学生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形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体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2、依据活动的时空确定目标

数学活动课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活动既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活动的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地野外或家里,活动时空的不确定性,确定了活动目标的转移。

如六年级活动课《节约用水》,若把活动课内容安在课内,则目标便定格在估算上,估算一下一个滴水的龙头一天会浪费多少水和交流世界水资源的情况。若把活动课安排在课外,则目标不但包括估计,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调查水价及自己家用水的情况,进而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

3、依据活动的对象确定目标

我们在设计数学活动课的时候,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小学包含有6个年级,至少应分两个学段确定活动总目标,即1-3年级为第一段,4-6年级为第二段。第一段的总目标为: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第二段的总目标定为: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二、优化活动流程

平时的数学课教学流程不一定适应数学活动课,因此活动课必须要突出其特点:活动课的关键就是“活动”二字,要让小学生充分的“活”起来,教学目标也要通过“活”与“动”来实现。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我将活动课中的教学流程划分为“导、动、评、结”四个阶段来进行活动课的教学。

1、导

“导”是开展活动课的关键,是活动课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活动的动机和参与活动的兴趣,课内活动的“导”可作为课的导入,课外活动的“导”则可作为课外作业的布置。

2、动

“动”是整个数学活动课的主要环节,它要求教师尽最大的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独立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放开手脚,不掺不扶,要求学生摆脱束缚,认真分析、敢于尝试,大胆创造,打破常规,主动实践。

3、评

“评”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效果的即时性反馈。这一环节就是指在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定向”的内容与目标,对活动的情况综合的评价与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调控与帮助,完成学生活动达标的“自我实现”,产生成功的心理,达到“会学”的目的。

4、结

数学活动课的“结”要注意多向信息交流,要充分肯定前面的“评”,要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课内活动的“结”同学科教学中的“结”基本相同,而课外活动课的“结”则可看作是对学生课外作业的检查与评价。

三、精选活动形式

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活动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活动课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游艺式:游艺式是一种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感到身心愉快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显著的特征就是突出一个“乐”,让学生在“乐”中“动”,在“动”中“乐”。如一年级上册在学生认物体之后安排了“有趣的搭搭”活动,让学生参与“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等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平面与曲面的区别。

2、竞赛式:采用竞赛式进行数学活动,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又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运用竞赛式的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听说竞赛(讲数学故事、猜谜语等)、操作竞赛(拼、搭、画、摆等)、智力竞赛(脑筋急转弯、智力迷宫等)。

3、应用式:应用式就是让学生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这种形式是数学学科活动的一个主要形式。如五年级“设计合适的包装式”这一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若有8盒磁带呢?这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知识,通过运用操作解决这类问题。

4、探究式:探究式就是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加强对该问题的实验、分析、统计,最后得出结论,数学学科活动就是要让儿童用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去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新策略。如三年级的“运动与身体变化”活动,要求学生用一分钟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看脉搏变化的情况怎样?把实验结果记下来,再求出每个小组每次测量脉搏平均数,通过实践得到什么结论?

5、创编式:创编式是针对带有编撰和创作性质的活动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编式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如“办数学报”,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阅读、收集、排版、绘画等综合能力。再如“奇妙的剪纸”活动,剪出自己喜爱的人物、动物、景色、卡通等,让学生体会对称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在欣赏漂亮图案同时,与同伴分享“创造美”的愉悦。



<1>

上一篇文章: 评价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
下一篇文章: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与简笔画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