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摘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 2005年秋季已经实施。此次课程标准的颁布代表着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走向成熟。信息技术教师如何主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将内在理念向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这些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本人在信息技术新课标下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供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 应对措施
一、我对新课标的认识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意义
从国际形势来看,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各国普遍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表现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发展趋势。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在2000年普通小学的学前班的孩子都开始接触电脑。
所以,信息时代需要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新课标的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便于更好的适应这个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过程。
2、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总 目 标 | | 提 升 信 息 素 养 |
知识与技能 |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常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
2、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 | ||
过程与方法素养 (核心素养)
|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 |
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 ||
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 ||
6、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解决实际问题,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创作信息作品。 | ||
7、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 ||
8、能对自己和他人信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
9、体验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 |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 ||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
3、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实施,首先体现在课程基本框架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总学分为 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另外,课程名称《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教学内容:模块制;教学和评价方式:“任务驱动”。
选修2+(x)个学分
必修2个学分
信息技术基础 |
信息处理与交流 |
信息的获取 |
信息加工与表达 | ||
信息资源管理 | ||
信息技术与社会 |
| |
算法与程序设计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初步 |
| |
算法例举 |
| |
多媒体技术应用 |
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
|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
| |
多媒体信息表达 |
| |
网络技术应用 |
因特网应用 |
|
网络技术基础 |
| |
网站设计与评价 |
| |
数据管理技术 |
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
|
数据库建立使用与维护 |
| |
数据库应用系统 |
| |
人工智能初步 |
知识及其表达 |
|
推理与专家系统 |
| |
数据库应用系统 |
|
二、新课标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新课标给老师们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问题,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和总结的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交流:
1、硬件设计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应该安排在机房或者多媒体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良好的硬件环境需要定期的维护,这样,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同时也是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人员,也增大信息技术老师的工作量。
在教学硬件环境上,我们有一点特别巧妙的设计。在很多学校里面,老师的教师机都是放在教室的前面,我们是把教师机器放在后面,这样的好处为:
① 方便老师监督学生的电脑屏幕,更好的管理好课堂,更好的维护课堂纪律。
② 老师站在教室的后面可以减少辐射,对信息技术教师身体也有好处;
如下图所示:
2、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依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① 在内容上很多都是初中或小学知识的重复;② 教材中有些内容所用到的软件版本较低(如Word2000等),已经不是现在普遍使用的软件版本,软件在升级,但我们教材没有跟上;③ 教材中有些章节,所用到的器材在老师教学中学校还没有条件提供(如扫描仪、打印机等)。这样内容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只能讲,或者找些图片给学生看,不能给大家演示。
新课标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采取的方法是:
① 我们在每年的信息技术考试的笔试试卷中都要加上一个题目“你对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意见?你最想学习的有关计算机的哪些内容(例如软件、网络安全、编程等等)?”征集学生的意见,然后有筛选的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② 在找到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后,我们再精心选择实例作品,实例的选择也有技巧,最好找些既有趣又简单(毕竟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不可能讲太复杂的操作),又实用且做完后又让学生很有成就感的例子来讲,让他们学有所得,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很多学生感兴趣的有:Photoshop、Flash、计算机安全、编程等等。
3、教学设计和模式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提倡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和“Web Quest”,确实是很有效果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具体实施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 信息技术老师个人来看,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喜欢用传统的一步一步边讲解边演示的方式来教学。除非为了参加某些优质课竞赛,才会去采用这种Web Quest教学方式。原因是这种模式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找素材、做网站等等。
② 很多老师用这种方式讲一、两次课是做得到的,但是要把高中阶段几本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全部这样系统化,成为一个大的网络资源库,可能就不是一个老师的所能做的,需要整个信息技术教研组全体老师一起合作。
③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在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也不是所有内容都用Web Quest的方式来教学都是最好的。所以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选择,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哪一种方式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有效果,就是好的教学形式。
我们采取的做法:
① 在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的领导下,使用电子教案,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都承担着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每个人教学风格和特点也都不一样。大家都把自己现阶段教学的内容整理成电子文档的形式,这样,慢慢积累下来,就可以把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整理成一个电子资料库,在这个基础上,在逐步设计完成一个大的网络资源库,以后的教学中大家可以共享资源,也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不断充实它。
② 我曾做过一个很大胆的教学尝试,就是一个学期就完成一个作品如网站。在完成这个大作品中,再具体介绍其中需要用的一些软件和相关操作。这样设计就是一个学期只完成一个任务,但这个任务会涉及很多其他知识。这样可以把新课改中提出的过程与方法素养(核心素养)更好地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③ 知识迁移能力。例如,有学生在上信息课前,让我教他在mp4中安装视频转化软件并且用这些软件进行视频文件格式转换,这件事情让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我教会他后,就让他立刻在课堂上演示这个过程。另外,我还找到一些比较小的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会的软件去摸索未知软件的使用,如“photoworks”等等。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才是信息素养的本质,用已知信息技术知识去开拓未知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④ 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这一块,除了教师讲解外,做一些课堂练习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可以做成相关的交互式的评测软件。如: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小软件等等。
4、评价系统
评价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在新课标中,我们培养的总目标是——信息素养,其中强调过程和方法是核心素养。所以在这个评价部分,我们要体现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评价过程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评价的大方向上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好像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和规范的评价体系。很多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学生的作品。这样就不一定能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这里列举我总结的一些评价指标:
1)有思想——主题健康,明确,积极,有想象力;
2)有内容——作品情节完整;
3)有技术;
4)设计有艺术;
5)原创(非盗版);
6)素材的收集整理最好也是原创;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始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让我们用全新的理念来思考和认识它,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我是一名年轻的信息技术老师,刚刚工作4年,以后,我会继续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所以我的论文标题是《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初探》。我想自己会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跟它一起成长的,把这个论文题目长期做下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 2005
2、《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析》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曹红霞
3、《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评析》 彭绍东
4、《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趋势》 谢莹
5、《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新”与教师的应对措施》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任惠宇
6、《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
7、《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
8、《》 陈安云
上一篇文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下一篇文章: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相关文章
-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2006-12-16]
-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008-7-31 20:36:04]
-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之初探 [2007-5-14]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漫谈 [2008-6-18]
-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 [2007-8-15]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2007-11-24]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2007-12-25]
-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0-4-3 0:24:16]
-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 [2010-4-3 0:21:45]
-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2010-4-3 0: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