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01年7月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美术教育正经历一场建国以来最大最深刻的改革。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而课堂教学中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是彻底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传授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创造适应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即“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主评价”,形成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健康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四自”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此文获江苏省2003年“师陶杯”征文比赛二等奖
“四自”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去主动参与、经历过程、体验乐趣、自主创新,从而学会学习。
1、“四自”模式的教学程序大致分为“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自我超越——自主评价”四个阶段。基本流程如下:
小学美术“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阶 段 |
主要教 学环节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一 |
自我感知 |
1、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美术新形式,即本课所认知的对象; 2、自主参与交流对认知对象的感受,互动分析美术新形式。 |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直观有趣具有价值的认知形式;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情生情; 3、引导学生自我观察,自主交流,自我分析。 |
二 |
自我体验 |
1、在初步感知新知的基础上,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小组合作,积极探究,寻找解决学习难点的方法; 3、内化新知,提高技能,体验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 |
1、启发思考,满足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2、遵循学生探究意愿,提供自我体验尝试的机会; 3、引导反馈,总结交流探究尝试所得及所感,自主解决困惑,形成共识。 |
三 |
自我超越 |
1、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完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创意交流; 3、自主选择,自主创作,彰显自我超越的潜质。 |
1、营造创新思维的空间,激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2、师生合力,利用新知识,新感受,新体验创作新作品。 |
四 |
自主评价 |
1、学生自评、互评,自我完善, 2、加强学生间的交往,锻炼语言表达分析能力; 3、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
1、组织学生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2、引导学生进行互评,进一步达成共识; 3、欣赏、激励,评价学生的创新成果; 4、课内外拓展延伸。 |
(一)自我感知
自我感知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直观有趣且有价值的认知对象,或创设互动式的感知新知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做到既“观”又“察”,激发学生感知的情趣。主动参与交流分析新的认知对象。内容:①交流对认知对象的感受;②认知对象有何特点;③与认知对象相关联的知识。从而课伊始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学习第十册《渐变的形》—课时,教者首先让学生自我观察,感知、交流、分析,了解“渐变”的概念,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渐变的形”中的“渐变”无疑是一个非常抽象的美术概念。因此,教者为学生提供了感悟的机会,从“看、听、摸”三个方面进行。
1、看——就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图片,如路旁的树木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渐变;山峦一层层由浓到淡的色彩的渐变;课本中“苹果”渐变为心形的形状渐变等。
2、听——多媒体播放由大到小,由弱到强或反之的渐变。
3、摸——教者发给学生一些运用渐变设计的物品让其触摸。
这样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既“观”又“察”,了解了“渐变”在生活中、自然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此过程中辅以生生互动交流、分析,为理解“渐变的形”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形成多向互动,相得益彰的奇妙效果,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自我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感知”仅仅是学生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辩认、识别,而“体验”是指学生身临具体情境,亲自实践,感受美术语言的丰富与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一种新的美术样式的原理、特征、方法及创意仅凭感知是远远不能掌握的,更不能靠老师用简单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所以必须经历一个亲身实践的“体验”过程。因此,教者此时应充分发挥主动作用,趁着学生感知过程激发起的对认知对象的浓厚兴趣,适时诱导学生开始尝试之旅,然后对尝试之作,互动地评述,师生共同对话,归纳得失,从而形成对美术新知表现方法的共识。这样的教学遵循了学生的探究意趣,将理解美术新语言融入到了自主实践的体验过程之中。如在学习《泥塑》时,教者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触觉感受到泥土是凉的;视觉看到的泥土是灰褐色;嗅觉闻到泥土的气味,在初步接触中感知泥土。在“自我体验”这个过程中,教者鼓励学生使用各种材料来玩泥巴,可以用钱币压花,用尺子按出线条等等。在玩泥的过程中了解泥的性能,再引导学生交流玩泥的体会,总结泥的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泥条盘制法做游戏,并将尝试之作进行生生互动评析,归纳出泥塑的要领。学生在玩泥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乐趣,又了解了泥条盘制的方法。
这个过程将新知识融入到了自主实践的体验过程中,发挥了美术特有的魅力,内化了新知,提高了学生的技能,保护了学生积极持久的学习情感。
(三)自我超越
学生在自我感知、自我体验中的所感、所得只是一种储备,是一种内化的潜能。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习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的重要艺术学科,必须让学生的潜质得以彰显,以实现提升个体生命活力的完整性。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教者要营造“自我超越”所需的创新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用独特的审美眼光从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进而表现美。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如《渐变的形》在学生自主实践体验过程中,对“渐变的形”形成这样的共识:①设计的“渐变的形”要有一定的“创意”;②变化过程不可太快或太慢……这可谓为“自我超越”提供了铺垫,教者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学生的自我体验,并及时地拓宽其思维空间;多媒体演示“渐变的形”的海报、雕像、建筑、装饰画、衣物等,讲解其在生活中的功能,明晰其精巧的创意。教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的构思创作中点拔,讨论,引发学生联想,使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思维更活跃,创作欲更强烈。这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自性化地利用新知识、新感受、新体验进行创作。
这样的过程,尊重、保护了学生的个性选择和个性化表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将创意转化为成果,从而达到“自我超越”。
(四)自主评价
学生创作好后鼓励学生把作品展示到前面来,所有学生自由欣赏他人的新作,教者引导学生互动评价。在这时评价可以分这样几个层面进行:①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评述各自优点与不足。②组与组之间互动评价,从多角度听取他人的评价。③教师与学生“双主”互动评价。进一步达成共识,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这样多维性、多级性、激励性的评价促进了不同的学生,所有的学生去形成自己的基本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学习,体验参与,体验创造,体验成功的愉悦情感。
学生习得了一种新的美术样式,教者必须加强该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从而达到课内知识向课外拓展延伸,进一步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想象与创造力。
在“四自”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本人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虽然“四自”教学模式对一些课程有着一定的适用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因课施教,这也就是平常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
上一篇文章: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下一篇文章:浅谈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课堂评价
相关文章
-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07-5-14]
- 浅谈小学美术课的课堂教学 [2007-7-14]
- 儿童在美术科幻画创作中的“病例”分析及对策 [2008-2-4]
- 让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开放式美术教学中激活 [2007-5-14]
- 让兴趣融入美术教学中 [2007-5-14]
- 新课标下高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之初探 [2007-5-14]
- 农村美术教学中的问题探究 [2007-5-14]
- 美术教学评价中的问题及策略 [2007-5-14]
- 美术教学中的"三性" [2007-5-14]
- 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200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