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素质教育论文>> 正文

浅谈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2008-5-10 发布人:lwcool 作者:曲妮娜 人气: [打印] [评论]

以疑导思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浅谈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满家滩中心小学 曲妮娜

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第一主题 。科学的创新,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这我们的社会生活,同时也在改变着教育,改变着人。时代越发展,人的个性化越突出。个性孕育创新,创新体现个性。培养更多的个性化人才,社会才能始终保持创新的活力。

有的人也许会说,创新是科学家的事,至少是成年人的事。小学生的任务是老老实实学会前人创造的基础知识。这种说法对,又不对。创造发明当然主要不是小学生的任务,小学生当然要学好基础知识。但是,基础知识怎么个学法?学习乘法时,你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口诀,还是引导他们编制乘法表,进而发现乘法表中的一些规律?(如9乘以几,积是几十减几,等等)在学会了“每行种4棵树,种2行有8棵树”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设想:“如果只有7棵树,该怎么种?”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4×2得8”的必然性,又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创设条件(如一树两用)就可以使7棵树变成也能每行种4棵,种两行。同时还使学生们感觉到事物既有它的必然性的一面,更有偶然性的一面,关键在于条件。

应试教育一切以“标准答案”为准,有这样几个事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多步混合运算,有的教师要学生演算时先把几个“=”一起划好,少一个“=”(简化一步)也要得个“”,在求几个数的平均数时,学生凭直觉猜出答案时教师不是引导他进行检验,而是喝斥他“瞎猜”。总之,应试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创新精神。如何冲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      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情绪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应起认知解释,认知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感到,在心情良好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情绪低落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所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前提。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教师出示下图

          (A)                   (B)

两只蜗牛分别从三角形,四边形的起点出发爬行,爬的一样快,问谁先回到起点。学生便议论开了:有的说蜗牛A先回到起点,有的说蜗牛B先回到起点,有的小朋友提出疑问:它们要走的路有多长还知道,怎能知道谁先回到起点?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有理后,提问:蜗牛A、B走的路分别是指哪部分?从而自然导出周长的含义。当出示各边的数据,各自的周长也计算出来了,谁先回到起点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周长创设了氛围。

(二)教学内容既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又要儿童有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

如教师在一堂活动课中设计:每行种3棵树,种6行,就该有18棵树。怎样使7棵树顶18棵树?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棵树顶2棵树或数棵,而要使儿童理解这个道理,会创造性的运用这个道理,必须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用7棵树摆2行每行4棵”,学生根据“铺垫”这个教学环节中的预备知识,发挥了各自的想象,摆出了多种图案,使他们初步尝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1、问问“为什么”。学生碰到题目难与理解或与自己认知发生冲突知识之处,往往会在头脑里反复揣测。这时自己问一问“为什么”,可以扩展思维的渠道,抓住关键进行深入的研究。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教师出示拴绳的小球,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小球动起来。学生甩动小球,使小球在运动中形成了圆。此时,学生会问“为什么小球会在运动中形成圆呢?”“为什么小球不跑到别的地方去而始终在这条曲线上运动呢?”学生有了困惑,才能解决困惑在解惑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问问“怎么样”。解题中学生有时对知识的疑难点感到若明若暗,似懂非懂,这时自己问一问“怎么样”,可以使疑难问题明朗化、清晰化,从而找出解题的正确途径。如“梨树和苹果树共480棵,梨树比苹果树的2倍少3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学生把“少30棵”理解为“减去30棵”,还有的对“少30棵”的问题不知应如何处理。针对学生的这些心态可以引导学生抓往两种树相比的问题向自己问一些“怎么样”。如:两棵树是怎么相比的?相比的结果怎么样?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学生就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解题的思路:要使梨树相当于苹果树的2倍,梨树要补上30棵。也就是总棵树里要加上30棵才相当于苹果树的“1+2=3倍”。这就是说,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更要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三)创设机会,鼓励质疑、提倡解疑。

“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并让学生解疑,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乐学、爱学,并实现了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1、      学生自学思考。

“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

2、      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带动学困生,起到交流、互补的作用,能激发深入钻研的意向。


<1> <2>

上一篇文章: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文章: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