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教学案例

2011-5-14 23:41:13 发布人:lwcool 作者: 孔维忠 人气: [打印] [评论]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教学案例

   漆桥中心小学     孔维忠       

    《声音的产生》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很多科学老师都认为让学生去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认识声音产生的本质——振动,是有一定难度的。有幸我把它作为县级公开课(在淳溪中心小学上的),上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把它呈现给大家,与大家共享。

上课了……(我已经播放了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让学生欣赏了,谈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了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下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片段1)第一层次的研究:……研究声音得先制造声音,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些发声工具(小鼓、音拨、锣、钢尺、饮料瓶等)。

小组领发声工具。师:引导学生谈如何来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1:用眼看……

生2:用手摸……

生3:用耳听……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进行探究。)

师:很好,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借助我们的感官来观察。

(观察少不了眼、耳、手等感觉器官的参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尽量使用自己感官尤为重要。)

生:进行研究,活动开始。(放够时间,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

活动结束,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汇报。生1:敲

          生2:打

          生3:拍

          生4:弹

(学生说出了经过自己探究得来的声音产生的原因,可科学老师都知道这不是声音产生的本质原因。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是没问题的,工具是没问题的,活动是没问题的,问题出在哪儿?值得老师思考。如果我们尊重学生,深入地去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学生得来的原因都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没有深入地去研究找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思考到这一层,接下来我这么引导:

(片段2)第二层次的研究: 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探究,发现了很多声音产生的原因,但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真正产生的原因往往有几个呢?

生:……一个……

师:我们大家找出了这么多的原因,你自己相信吗?

一席话引起了学生的质疑:……这么多答案……哪一个对……沉默

师:遇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路不可能都是平坦的,事情也不一定都是顺利的,接下来怎么办呢?

生:继续试验!

师:好,我这儿还有一件东西,出示音叉,需要的可以来取。

生;试验……

再次汇报:生1:我们组击了音叉后发出了声音,用手摸了摸有点麻手。

          生2:我们敲了音叉后,看到音叉在颤抖。

          生3:我们打了锣,发现有点振。

生:……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活动汇报中,我知道了发声时有点麻手、在颤抖、有点振,真是这样吗,再试试。

生:试!

生:真是!

师:经过再次的探究你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1:跳动

生2:弹动

生3:振动

师:哪一个更好些?

生1:在动……(他边说,边用手做上下动的手势。)

生2:振动

师:那你们认为怎样才算是振动呢?

(及时出示长的牛皮筋让学生亲自试给大家看,并让学生谈。)

生:牛皮筋在上下颤动

师概括:这种动科学上就叫它什么?

生:振动

师:对。那这振动师怎样产生的呢?

生:弹后产生的。

师:很好。那么刚才,你们敲了锣,打了鼓,击了音叉,它们会不会产生正如你们所说的振动呢?

生:试,感受……都产生了振动。

师: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生发现:    敲→

            击→

            打→      振动  →  声音

            吹→

            弹→

          

(经过精心的引导,细心的观察,悉心地探究,终于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想:《小学科学课标》提出科学课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怎样充分利用这种学习方式呢?这是我们科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觉得探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学生探究之前,就该预设学生在探究是过程中可能会怎么想,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了了解的更加透彻,可以深入学生中去调查,这样能够为我们了解学生的想法,为我们自己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加有帮助。比如:这节课,第一次试上下来还真没想到学生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答案,我甚至一时不知怎样去引导,后来我调查了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班的学生,原来他们有各自的想法。这时,我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应该去调查学生。


<1> <2>

上一篇文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的课堂效果的点滴体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