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论文>> 正文

浅析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0-4-2 0:55:47 发布人:lwcool 作者:李竹青 人气: [打印] [评论]

响水县运河中学  李竹青

摘要】:看了王雄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中《从我们内心开始的文明复兴》——历史教师的道德责任,明白自己作为历史教师承载之重。在2006年看的这篇文章至今还记忆犹新。到现在教历史已经有七八个年头了,2006年以前教的历史是自发的实现历史教育的功能,2006年应是自觉的了,可在2006年的两三年里,历史教育的德育却又很难有大的突破。还是用王雄的话说:“社会的文明不能只靠期待,得从我们自己做起”。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构成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明确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首先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以及提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所提供的机会,探索新时期学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解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提出的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性问题,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             

一、目前普通高中历史课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同时大众传媒良莠混杂,面对着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由于信息交流比任何时代都要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正面教育有时存在着逆反心理就出现了5+2〈0。在大学扩招,大学生素质有所下降,大学毕业工作难找的情况下,新一轮读书无用论在一部分人中还有市场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业不够重视,就不说历史这一学科了,更是如此。

2、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新课改也实行了几年了,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学生的成败仍然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情况下,这种状况不会有多大的改变。在教育的急功近利下,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影子。有人还说,没有考试就没有尺度与标准。不少学校日清、周清、月清、清什么?怎么清?还不是考试?考考考学校的法宝、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又何止学生的命根,学校的命根,家长的命根,也不为过。在这种在的应试教育下,新课改只能在一些学校,也可说大部分学校是“挂羊头、卖狗肉”了。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历史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位于知识点识记,因为誰都清楚情感态度价值观看不见、摸不着,在考场上不会出现,不用担心。

3、学生心理及生理的影响。   

随着智力的发展,高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开始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喜欢质疑和争论,但由于受知识能力及社会阅历的限制,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容易夸大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理解,因此,对于教材的德育观点往往持逆反态度。在中学生中有些学生比较固执,认定的理,就很难改。近代历史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对学生影响很多,在当代美国的对外战争很多无不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进行的。因此国际主义,经济全球化、和谐世界对于一些学生理解是就有问题。社会的腐败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不公平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敏感的话题。

4、教育方式、方法单一的影响。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对策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服务学生人生。历史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升学,而应该着眼于全体学生长久发展。“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制度和观念是制约历史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要摈弃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建立一套新的、可行性强的有关学校、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机制,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

2、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实效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实验)》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悼念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历史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历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历史课德育的实效性。

3、拓展历史德育资源,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历史课是一门社会学科,应发挥以课堂教学为教育的主阵地基础上,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把历史课同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地利用并整合存在学生周围、课堂内外丰富的德育资源,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大大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省市县的历史是很好的乡土资源要充分挖掘。另外把活生生的社会事件、大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利用它来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现在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与历史上很多经济危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很好的素材,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开展活动,创设情景,实现知、情、意、行统一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获得的道德认知是肤浅的、被动的,很难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将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统一。因此,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在工厂、农村建立劳动教育基地等,创设情景,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等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的认识和素养。历史是现在的过去,现在是历史的延续。历史说是离我们很远,可也离我们很近。我们老师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课教学的中心和灵魂之所在。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和要求,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功能。

参考书目:

1、 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

2、 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1>

上一篇文章: 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
下一篇文章: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