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教学资源 >> 教学论文>>作文教学论文>> 正文

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的作文

2010-4-10 0:20:04 发布人:lwcool 作者:网友 人气: [打印] [评论]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学生,仍是谈“文”色变,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写。究其原因,是没有生活,没有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有些学生甚至敷衍了事,这是传统作文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的问题。

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快乐的作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作到了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让作文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在传统作文课堂教学中,都是老师让写什么,老师让学生怎样写,写作前还要讲些传统套路,一节指导课下来,学生的写作激情大大降低,剩下的只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写作,还有的学生一堂课下来,也不知道这个作文到底“该”怎样写,应写些什么?所以每到写作文时便要搜肠刮肚,痛苦万分,真可谓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因此,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改变陈旧的观念,不再去充当让学生必须去写某个“命题作文”的发号施令者,而是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作文的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设计者。充分组织和利用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有所感受,并激发学生急于用语言文字来沟通,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二、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积累素材。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不善于观察积累,所以导致学生在写作时下笔无“神”。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形式,不再把作文局限在几节作文课上,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作文真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具体的实践活动有:

1、社会活动。学生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并说出自己参加完社会活动的感受。比如,一次在学校组织的保洁护绿活动中,由于那几天风大,所以我班负责的楼区内垃圾特别多,有些学生嘟嘟囔囔开始埋怨,我便在活动结束后引导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建议他们把想说的话写进日记。这次日记,学生们写的很认真。一位学生写到:“我今天在网上查到,有一种虫子可以吃塑料。我想研制出一种药水,使所有的塑料袋都能浆解,减少地球污染。我也在此奉劝地球上所有的人们,要爱惜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眼中多些绿色,让我们的童年远离污染。”一次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引发学生诸多的感想、感受,可见亲身经历的事情,学生写起来要容易的多。

2、学校活动。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学校的发展变化,学校的新鲜事物,学校组织的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都是写作的好素材,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增强学生表现生活的能力。比如在学校组织的“法制报告会”后,回班后我们针对本班现存问题进行了集体讨论,学生们的发言积极中肯,有针对性。我班的“捣蛋大王”在日记中写到:“今天警察叔叔的每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里。回班后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时我一点儿也没生气。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要是真有一天我犯罪进了监狱,到那时再后悔再改可就晚了。请大家放心,我一定改掉爱打架的坏毛病,不再让老师和妈妈操心,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通过这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也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并写出自己的收获和真情实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3.家庭活动。学生的成长和家庭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往往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学生在家庭中所接受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比及的。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创造氛围,让学生在家庭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我给妈妈洗脚”。作业刚留完,学生们便“沸腾”了。于是我因势利导,让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让他们在给妈妈洗完脚后,写一篇日记,并让被洗脚人签上意见。一位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看妈妈的脚,我没有想到妈妈的脚如此苍老,脚跟上有厚厚的茧,很硬很硬,我轻轻的用手搓呀搓呀,眼泪差点掉下来。妈妈为我如此辛苦,可我却不想给妈妈洗一次脚,这是多么不孝哇!以后,我每天都要为妈妈洗脚,帮她消除一天的疲劳。”从这些真挚朴素的话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活中有了真实的体验,触动了心灵,才能自由自在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4.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既具有社会、学校活动的集体性,又具有它的灵活性和多样 性。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交流体会、总结经验,使他们在每次活动后都有提高。在活动后,可以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察所得和感受,也可以让学生用书面形式写出来,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人教版第八册的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熟悉的场景,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我的第一次,我便把它们联系起来,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手缝制沙包的作业。在交流感受时,学生的表达欲望空前强烈。“我整整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我的手不知被扎了多少回,流了好多血,吃一个星期好饭也补不回来。”共同的经历让他们很有“共同语言”。此时我便趁机引导他们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一次习作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缝制完沙包,我又“顺应民意”,开展了男女生丢沙包擂台赛。学生们听了后都特别高兴,却不知这又是我的一个“阴谋”。赛前我只叮嘱他们多留心观察同学们的语言、动作和表现。比赛结束后,我便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大家边说边评,谁说的好,为什么好?让大家知道如果要把比赛场面说清楚,要怎样说,说些什么。大家说完后,再动笔写,就驾轻就熟了。学生观察事物,留心细节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上通过单项训练,如口语交际课、辩论课、演讲课、童话故事会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表达、思维、想象、语言等能力。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理清思路。

让学生参加活动,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素材。可是我发现活动后,直接写作,大部分学生就只能是记记流水帐,没有写作思路。所以,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是小组讨论,也可以全班集体讨论。在每个学生发言后,大家都会评价他说的好不好,为什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在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时,也就了理清思路,知道要找到写作的“点”,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己整理素材,理清写作的“路”。

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可能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也不一致,但这毕竟是他们对生活现象、对事物的独立分析的结果,所以教师应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并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读生活和描述生活,这才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使作文成为不再困难的事情。

四、减少限制,让学生自由表达。

重视作文指导,决不是限制作文写作。我们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的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限制过多,要求过于苛刻,戴者镣铐跳舞总是跳不好的。因此,要大力提倡自由表达。

在活动中体验是积累素材,但决不是强迫学生只使用这一种素材。而且在课内作文要求离学生生活较远时,还可以适当放宽限制。平时的日记练笔,更是可以想什么写什么。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内心的表白,我们都应鼓励支持。即使有了这样那样的不足,也应在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应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感想,不能用大道理去压制他们。学生的语言表达也不同。有的用词华丽;有的用词质朴;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多有内心独白…… 万紫千红总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的结果,因此,老师不应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天下至文皆是出于童心之作,为此,我们一定要减少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那童心本质,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五、赏识性的评价,让学生品味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和多样性”,所以我力图使“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学生互评时,鼓励学生找出别人和自己的闪光点,并说出道理,在指出不足时语言诚恳,并提出解决方法。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要和学生“斤斤计较”。孩子总会犯一些他们这个年龄中的错误,教师应以鼓励,赏识为主,要让他们在每次习作后都受到激励,盼着下次习作,盼望老师下一次鼓励性评语,我们的批改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我还把每期的优秀作文、好词佳句,或讲评,或张贴,或推荐到各报刊杂志。我班扬勃同学的作文就曾在“小学生作文”中发表。每学期我还为大家编印一份习作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要想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就应引导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素材,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和赏识性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自由表达,自主作文,才能在“活动”中快乐地作文。



<1>

上一篇文章: 浅谈如何完成写景作文
下一篇文章:例谈作文评价中的 “对话”策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