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发展学生的潜在知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情、意、行为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要渗透一种什么样的理念,要解释和获得一种什么样的价值,是达到教改目标,落实教育新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关键。这不仅是生物学教育的内在要求,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 生物学课堂教学是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融合统一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的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其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因此,“教师的一种属性是永远当学生。”教学不仅是师生获得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教师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进而达到一种融合与统一的境界。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目的。不同的教学价值观,产生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生命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使教师不再成为课堂上知识的绝对占有者,而是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群体,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会向学生学习;学生由于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他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需要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去积极理解教师的教学。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真正含义,不是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结论,而是共同揭露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样,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各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对策。教师是老师也是学生,学生是学生也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意识可能是不自觉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若教师把握得不好,容易使课堂成为“一言堂”。反之,教师如果作了必要的交代之后,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如何学习新知识,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生物多样性”内容时,提到了我国目前部分水域遭水葫芦侵袭的状况,通过看录像对比水域被污染前、后的两种情景,强化学生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大胆设想,并提出个性化的对策。尤其是通过观看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由不自觉地接受转为积极地感受。这样,教会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进而合作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从中获得的道理要比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记”深刻得多。
学会教学是教师的目的,学会学习是学生的目的,只有教师不断学会教学,学生才能不断学会学习。为了学会教学,教师要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2 生物学课堂教学是科学教育与人文体验的融合统一
生活是教育的基础,丰富多彩的生活为生物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课堂教学的一切现象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从生活中找到影子,这是由生物学的学科特性决定的。如“人体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与人类的生活”,“激素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等。形形色色的生物蕴涵着大自然造物主的智慧,也蕴涵着人类科学求真与人文求善的美好愿望。生物学是一门富含人文特性的科学,它所涉及并关注的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领域生物的发生、发展与衰亡等关乎生与死、消与长的重大课题,更渗透着人类关心自己、他人、社会物质及精神领域的一些重大课题: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SARS、器官再造,等等,与人类的生活方式、精神世界紧密相连。如胃癌就与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饮用过热的食物,如过热的粥、茶,容易使胃的粘膜受到损伤,使致癌危险度提高;另一方面,过量食用植物纤维,容易损伤胃壁,但细嚼可以避免损伤胃壁,吃的过咸,常吃油煎、熏烤食品,也会增加患胃病的几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绝不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如SARS的感染与防治,人们在试图尝遍天下野味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而成的“绿色”教育。合乎科学,不一定能办成好事,科学研究方向或科研成果的使用,不一定有利于人的终极关怀,不一定合乎人文,因此,科学必须以人文为导向。同样,合乎人文,也不一定能办成好事,因为不合乎科学,可能导致事与愿违,因此,人文必须以科学为奠基。如DDT的使用,这种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曾经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做出重要贡献,它的发明者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可是,人们后来发现:长期使用DDT后,杀虫效果越来越差,并且造成了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也产生了危害,它不仅损害人体的心脏和肝脏,而且会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据报道,在使用DDT的国家,婴儿母亲的乳汁中仍残留有DDT,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的企鹅体内也发现有DDT的积累,DDT已进入全球的生物地化循环,现在DDT在许多国家遭到禁用。课堂上,教师多提供这样一些有关“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例子,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人文体验,新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重要理念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原因。目前提倡的STS教育也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社会简单的组合,也有人文教育在其中的穿插渗透,顺着这条主线教学,才可以有助于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有利于生物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有效地提升生物学科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生物学教学在人文精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条件,通过生物学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教育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树立与大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辩证地看待生物技术及人类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长远影响,自觉体验个人行为给自身和他人带来的利弊,从而趋利避害,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统一。
3 生物学课堂教学是整体期望与个体个性的融合统一
上一篇文章: 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体会
下一篇文章: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以问激趣
相关文章
-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2007-11-27]
-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2007-8-15]
- 充满生命力的数学课堂教学 [2006-6-30]
-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 [2005-12-26]
- 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 [2006-6-8]
-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2006-6-16]
-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 [2005-11-30 11:48:10]
- 浅谈新课程下的好课 [2005-11-30 12:42:23]
- 课堂教学的再造艺术 [2005-11-30 12:57:23]
- 现代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 [2005-11-30 12: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