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玩滑梯的启示》教学设计及反思

2008-6-23 12:29:47 发布人:lwcool 作者:顾子龙 人气:
[打印] [评论]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都中心小学 顾子龙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青岛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本课通过玩滑梯的启示,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1)能够根据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2)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界的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有关现象或结论。

 

(3)能够正确使用物品进行实验,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2)愿意与人合作,喜欢与人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实际,改善生活;

 

3、知识技能

 

使学生获得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提高探究意识和实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以及科学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组织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探究性原则,运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才能得以展现,保证课堂教学的密度。本课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四、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归纳,从具体实例中得出结论的方法,逐步练就“会学”的本领,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设计

 

一、导入部分

 

1、多媒体出示滑梯图片(一个滑梯为普通滑梯,而另一个表面很粗糙)。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有两组同学分别用这两个滑梯进行比赛,哪一组会赢?引导学生谈出表面粗糙的滑梯会对向下滑的人产生一种比较大的阻力,从而引出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什么是摩擦力。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摩擦力”的概念。

 

二、学习新课

 

(一)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有大小

 

1、出示游戏图片(一个同学蹲在地上,然后另一个同学拉着他前进。)。同学们做过这个游戏吗?这里面有没有摩擦力?经常在什么时候玩?为什么平时不玩?你愿意拉一个体重轻的还是重的?为什么?

 

2、教师演示:用手在桌子上搓。提问:这里面是否有摩擦力?试一试轻推和重推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有大小”。

 

摩擦力无处不在,但里面的知识也不少。这节课你想研究与它有关的哪些问题?对学生的提问进行适当处理,归结到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让学生猜测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根据学生的猜测情况适当进行引导,让他们想到可能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2、验证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1)引导学生在各小组内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并做出恰当的选择。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并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3、验证摩擦力的大小与被拉动物体的重量有关

 

(1)小组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2)全班交流,并选择出恰当的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上台演示实验过程。

 

(5)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被拉动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4、回顾做过的两个实验,总结出比较系统的结论。

 

(三)设计实验:设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分组进行实验

 

2、展示使摩擦力增大或减小的方法。

 

(四)寻找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时会给人们带来方便,需要增大;有时又有危害,需要减小。你能找出身边有哪些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现象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认识更多有关的现象。

 

(五)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纵向的自我评价:谈谈自己和以前相比,在哪一方面表现的比较突出或有所进步。

 

2、评价一下身边的同学: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特别好?为什么?

 

三、拓展活动

 

多媒体出示图片:一个小女孩站在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的山坡下,非常的着急。

 

教师介绍:一个大雪过后的早上,一位生活在山村里的小女孩去上学,当她走到这个大山坡的时候,怎么也爬不上去。你能帮她想个办法吗?课后思考、交流。 

 

 

反思

 

根据以上教案,我对《玩滑梯的启示》一课进行了授课。对于本次本次教学设计及实际教学情况,通过认真反思,我认为既有比较成功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优点

 

1、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造出各种条件与机会,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让学生参与活动,实现了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

 

2、重视了课堂评价的功能。(1)、评价主题强调了多元化。即评价不再是教师自己的事,学生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了评价,使评价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性。(2)、实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不仅仅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还评价了学生在方法、能力、情感态度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3)、强调了评价对教学的全过程参与,既进行了过程性的评价,有进行了终结性评价,并且多是鼓励性评价,使评价伴随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与良好状态。

 

二、缺点

 

1、导入部分

 

在该环节,教师只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去认识新事物,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这一环节中,设计时只想到通过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入“摩擦力”概念,认为这样可以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但是这样做,只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教师提前设好的“圈套”,并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平时对摩擦力的存在现象其实已经很熟悉,只是没有把它们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对“摩擦力”的认识表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有可以使教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调控下面的教学。

 

2、环节安排

 

虽然本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在重点知识的研究上,“放”的度不够大,没有真正把知识放给学生去研究。在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可以将研究“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被拉动物体的重量”两方面整合为一个环节,让学生去探究,然后共同汇报。

 

3、本课设计的“拓展活动”比较容易解决,而且考虑到本节的教学目标,应在本节课全部完成,尽量不留课外作业,因此可以去掉。

 

以上缺点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学中去积极克服,从而更好地体现当前新课改的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学教学水平。 



<1>

上一篇文章: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