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信息技术课本身作为一门课程应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团队协作精神提供广阔的空间,本文就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更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创新意识、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创新思维的发挥,决不取决于先天生理因素的遗传,而取决于后天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基石。
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拓宽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知识、技能以外的各种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创造精神,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只是学习的机器,不能实际运用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素质能力,着眼于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结果是不是唯一的、能否找出新的方法和手段,能否有更简便、快捷、方便的途径。意识先行了,途径必开阔;操作得法了,效果须明显。创新能力随着时代发展而变迁。只有意识不断先行,操作不断得以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期待,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的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创设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如教学《认识windows窗口》时,练习中最后一道题是关闭窗口,大部分学生都按一般的方法去做的: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但有一位学生却用CTRL+ALT+DEL组合键来结束任务,这种方法是可以关闭窗口的,老师要充分给予肯定,从培养创新意识、拓宽解题思路的角度出发,老师还可以借机去引导出更妙更好的办法。这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窗口中的标题栏、菜单栏等方面去思考,还可以怎么去操作?通过学生激烈的思考、讨论,学生中又出现了几种操作方法:右击标题栏/关闭;文件菜单/退出; ALTt+F4等,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达到关闭窗口的效果,与教师讲解的方法“殊途同归”,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操作方法不要给学生限制死了,应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多触角多方位地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发创新的火花。
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因此若想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兴趣又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作为教师,你只要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你将轻松地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记得在一次电脑绘画课上,我想让学生画画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学生面露难色,觉得用这些工具不够用,难以画出真实的物品。于是,在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富有趣味的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些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掘电脑绘画教学中的创新因素。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看一幅月亮图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能用几秒钟时间完成。大部分学生从常规思维出发,采用了曲线工具来画,用两条曲线圈起来,结果花了不少时间,画出的“月亮”还不够理想。可是有些同学却突发奇想,先画好两个大小基本相似的圆,然后移动其中的一个圆,把它覆盖在另一个圆上面,组成一个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部分就成了。这便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这类同学,我表示了欣赏的态度,并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们一样创造性地看等问题,能发表你独特的观点。
通过以上的小练习,学生兴趣倍增,纷纷跃跃欲试。我出示了第二个小练习,并说:“同学们,你能在5秒内完成吗?”。在这种目标驱使下,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活跃,思维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学想到了这样的方法:用红色画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圆,并相互交叉,然后在下边画两条相交的切线,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红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学采用了复制翻转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这个练习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练习一样,只要你以创造性的眼光来看待它,使“画图”工具真正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画好它的。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玻璃花瓶和一个碗,请同学们来画。有了以上的经验,学生很快找到了极具创造性的方法,画好了花瓶和碗,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户、地毯等各种家具,俨然成了一幅“我爱我家”的命题创作画。当学生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拨和保持它的热情,然后就和同学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与快乐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让研究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如果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达到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解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让学生自己去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帮一帮;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创作画图》时,我首先发给学生一幅假出游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上加一个字“风”,这不是真的加上文字,而是给图片上加上起风的感觉,很多学生用笔在空中划了几条斜线,给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全班自由下位讨论,最后我看到了多种加上风的方法:手中气球、旗帜的飞动;头发、衣服的飘动;小草的倾斜;人物和动物的动作表情等。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这样,学生不仅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还培养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学生也给予你更多的惊喜。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驳问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动力,它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教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敢疑,敢问,敢驳,尽情发挥他们的创新潜力。
如,在教学Windows的文件夹操作和文件夹属性设置后,我增加了一个设疑问、启思的环节: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文件夹中,让学生上机时找不到自己的文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多种方向扩散,得出“被删除、被重命名、被设置为隐藏属性、被复制到其它文件夹中后再删除源文件”等多种设想、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这一尝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了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多想多问多动手,"创新发明"的火花就会在同不们的脑中进现。
五、适时激励,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何一个学生,不管是优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特别是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和实践的机会,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去体验成功。同时,教师对其学习结果进行"个性色彩"的评价,(多采用鼓励的语言,绝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语言),使学生产生"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心态,保持十足的信心和高涨的情绪去探索、去研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有一个练习是展示各种您想象中的房子,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对其中的闪光点给充分的肯定,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我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 “求异、求新”的观点。
教师的不懈努力可以点学生创造性那星星的火花,而这火花很可能就是将来点燃那创造发明的导火索!
作 者:周伯平
单 位:草塔镇中
日 期:2007.5.18
上一篇文章: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下一篇文章: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关文章
- 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 [2007-1-10]
- 谈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2008-1-9]
-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8-4-24]
-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06-8-22]
- 浅析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007-12-15]
- 试论学生的网络道德规范 [2007-2-23]
-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素质教育 [2007-9-28]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汇编 [2006-6-17]
- 试论强制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07-4-4]
- 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几个条件 [200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