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荷塘月色》陶冶了几代人,如今摇身一变,大屏幕上荷池一方,月色朦胧,美是美哉,但学生通过文字所产生的想象力何在?《红楼梦》、《三国演义》更无需我等费舌,电视剧的导演可能意想不到地实现了“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课堂上借用过来放上几段,讲课教师轻松,听课教师愉快。但学生阅读文本所需要的再创造空间何在?语文教师面对多媒体何去何从?其次,在呈“核裂变”速度发展的教改浪潮中,语文教师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不管你一个班有多少学生,不管你传授什么内容,只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暗箱操作下多多举手,多多发言,多多讨论,师生成功上演一幕“教案剧”,就是教改理念的真正实践者么?难道这就是我们轰轰烈烈的语文课堂改革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有很强的主观性。对同一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但是,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数学、物理那些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比如说,课堂上对于问题的设置,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层次的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问题讨论中来,只是做得还不够,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能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教材为凭借,但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应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体验性能力寓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1)首创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这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源泉。
(2)求异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复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目标而寻找出新的具有独特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3)发散性原则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依据以上几点原则,否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语文,她是人类精神文明火种的载体,她是一块块汉字组成的灿烂世界。语文教学的成功,不取决于多媒体的有无和使用次数的多少,而在于你能否帮助学生领略文字的美妙;不取决于学生能否在你的导演下成为出色的表演者,而在于你能否点燃学生心中的明灯;不取决于你如何有能力带领学生云中漫步,而在于你能否俯下身去,伸出手来搭建几个不同的台阶,一级一级地把学生接引到你站立的那个高度,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有时候,播几粒文化的种子在学生的生命里,给学生的生命打下一个良好的"精神的底子",比任何纯技术操作出来的课堂大餐更让人觉得丰盛,比任何看似完美的解读方式更具实用性和远效性。而高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为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沁园春长沙》是一种豪壮美,《边城》是一种人性美,《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种人格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秒度时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我们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丛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 让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听明白,要善于表达;倾听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同时,老师可向同学表白:老师欣赏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就更好了。学生在明确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学的发言,即使同学回答有错,在老师的提醒下,学生也会“耐心”等待。
其次,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意识就会在其间慢慢流淌!
以上就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相关文章
- 《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2006-7-19]
-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2006-7-14]
- 语文教学中的一往“情”深 [2007-7-26]
-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2007-11-16]
- 《爱莲说》教学反思 [2007-11-16]
- 《春》教学反思 [2007-11-16]
- 《台阶》教学反思 [2007-9-20]
- 《三峡》课后反思 [2007-10-23]
- 语文教学反思 [2008-4-21]
- 教学反思 [2007-12-29]